第(1/3)頁 回到公寓躊躇滿志的Pony馬不知道的是,他在周新辦公室看到的Matrix樣機,是為數不多的樣機。 而且Matrix內置的芯片,不是最終的成品,最終的芯片甚至連樣品都沒有,Matrix樣機的芯片用的掌上電腦芯片。 芯片還停留在圖紙上,為了盡快把Matrix的芯片設計出來,關建英從元旦結束后,到申海開始就沒有停下來過。 由于周新在舊金山,時差原因導致關建英有的時候晚上還要回郵件。 和硅谷相比,華國在芯片領域人才上的匱乏是讓關建英感到最無奈的地方。 缺錢他可以向周新申請,電力、網絡、土地、水資源,這些申海都可以滿足他的要求。唯獨人才上,無論是芯片設計還是光刻機,太難找到合適的人了。 和芯片代工的中芯國際不同,中芯國際可以大量從彎彎挖人。 現在這個時間點,彎彎對于芯片設計和光刻機并不擅長,光刻機稍微好點,可以從霓虹挖人,加上申海微電子有少數搞過光刻機的工程師,吸收一下前沿技術可以上手干活。 芯片設計是真不行,IC設計的工程師集中在阿美利肯和高麗,高麗主要是三星在芯片設計領域有一定的話語權。 這些人壓根挖不動。 關建英憑借著自己在硅谷超過二十年的芯片設計工作經驗,勉強從硅谷招攬了十來個芯片設計工程師,工作經驗從三年到十五年不等。 但是這點人手遠遠不夠,在他知道周新對新芯半導體的發展目標之后。 周新和關建英聊過,新芯半導體的短期要設計和掌上電腦類似的芯片,等這一塊業務做好之后再慢慢向其他領域擴展。 掌上電腦和普通電腦相比市場偏小,這也導致這一領域在芯片設計上的玩家很少。 就只有英特爾、德州儀器和三星寥寥數家,IBM、蘋果、AMD都做過掌上電腦芯片設計的嘗試,最終都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 因為當下還在堅持做掌上電腦芯片的廠商都是大廠,想從大廠挖人很難,而且還是是招他們來華國工作。 至于為什么不設置一個研發中心在硅谷,辦公地點在硅谷,挖人要方便很多。 想從英特爾、德州儀器、三星這些大廠挖人,還是從硅谷挖人到張江,難度系數大概是100,而辦公地點在硅谷的話,難度系數會下降到80。 關建英有提過,分兩步走,先在硅谷成立研發中心,采取兩地雙中心的模式,未來慢慢把研發重心挪到張江。 前面三到五年,肯定還是得以硅谷的研發中心為主。 這個方案被周新駁回了,在周新看來,手里三星的芯片設計方案,足以支撐到2010年前后。 十年時間足夠培養起一支能打的芯片設計隊伍了,huawei旗下的海思麒麟也只花了不到十年,就把K3V2進化成了980. 更別說matrix還能占盡手機芯片的先發優勢。 如果把研發中心放在硅谷,那新芯半導體和其他跨國巨頭們有什么區別? 微軟和英特爾還都有研發中心在華國呢,這些跨國巨頭在華國的研發中心過了二十年依然是邊緣化的地位。 周新知道,只要他給關建英開了口子,讓他在硅谷成立研發中心,那他一定不會對張江的團隊上心,這是人性的必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