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技術紅利-《千禧年半導體生存指南》
第(3/3)頁
以Mphone為例,現在華國企業只能做手機外殼和組裝,未來大概會慢慢從電池,到pcb板,再到屏幕,最后才是芯片和攝像頭。
問題是華國企業的優勢有限,他們的技術優勢同樣是微弱的技術優勢,很容易被逆向破解的。
這樣的話華國企業很難累積技術優勢。”
周新說:“我們可以選擇,選擇有專利權的企業,在matrix的扶持下,有專利權的企業能夠享受技術優勢,他們要么一直維持技術上的優勢,要么有一天被其他企業淘汰。
無非這兩種結果?!?
周新繼續說:“Mphone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電池不夠用,用戶需要每天一充,如果高頻使用甚至需要每天兩充。
如果誰能解決電池的問題,哪怕只是有些微的技術進步,那么我們就會選擇它作為供應商,Mphone現在完成了楓葉國、南美、歐羅巴地區的鋪貨,預計明年銷量能夠突破五百萬。
對于能夠優化電池的供應商來說,這是五百萬的市場,也意味著整個手機行業都會對他們開放,這個市場還不夠龐大嗎?
做Mphone很大的優勢在于品牌效應,Mphone足夠成功,那么未來Mphone供應鏈上下游的供應商也會被其他手機廠商高看,甚至直接進入他們的供應鏈流程中。
我們在做Mphone供應商選型的時候,就會對諾基亞的供應商天然高看一眼,未來Mphone取代諾基亞地位后,Mphone的供應商能夠享受到同樣的待遇。”
華國企業的問題在于,有技術優勢之后很難持續在研發上加大投入。
以長虹為例,此時長虹是華國技術最先進的電視制造公司,華國唯一一家能夠制造第四代背投電視的廠商。后來逐漸喪失技術優勢,失去了核心的技術優勢。
周新想起來之前和摩根投資人見面的時候聽對方提起的一個事情,然后說給曹永羅:“華國在少數領域上其實是能夠實現技術領先,或者取得技術優勢的。
我聽說華國去年的時候推出了一套全新的多媒體電視傳輸協議,比阿美利肯、歐洲和霓虹的電視傳輸協議標準要領先得多。
好像叫DMB-T,是水木大學和水木大學校友回國創辦的一家公司,共同研發的一套標準,比歐洲的技術標準提高了10%的傳輸效率。
他們現在在基于這套標準研發解碼芯片,我認為需要對華國的企業有信心。”
DMB-T標準在2000年的時候完成實驗室研發,在06年的時候成為國家標準,能夠實現33MB/s的傳輸速度,對于當時的電視清晰度來說足夠了。
當然他們只是設計芯片。
后來他們推出的芯片LGS-8G52具備卓越的單載波、多載波性能,并且在抗多徑干擾和低功耗等方面均表現出明顯技術優勢,降低了芯片實現成本。當時市面上LG推出的數字電視一體機采取的是雙芯片的方案,LGS-8G52則只需要單芯片即可實現。
說來也巧,LGS-8G52的代工正是中芯國際。
曹永羅:“可能是我太悲觀?!?
周新:“低頭做事總是容易悲觀,容易忽視時間的偉力,抬頭望天又容易樂觀,覺得太陽好像離自己沒有多遠?!?
關于LGS-8G52電視解碼芯片,可以去中芯國際官網2008年4月18號的報道里看。
我也不知道自己陽沒陽,這段時間發生過兩次,間隔大概三四天,晚上先是喉嚨癢,然后狂咳嗽,喝了止咳糖漿之后第二天就沒事了。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