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終能夠將這種想法落地,變成產品,這比想法本身更重要。 騰訊最讓我佩服的是產品力,我提出的是一個大的概念。當時我投資騰訊之后,我和pony說,我覺得給企業專門做本地化部署的即時通訊軟件也許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 然后把我對于企業即時通訊軟件需要解決企業的哪些核心訴求,我作為管理者,我關注哪些問題,我們怎么樣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我其實是站在一個相對宏觀的層面,來表達我的想法,最終把這些需求逐一落地,變成軟件上功能點最終還是靠騰訊整個團隊。我后來很后悔和Pony談我的想法,和他談了之后,他每天都要發郵件給我,和我討論產品細節。 Pony會把問題羅列,1、2、3、4、5這樣子,一些很細節的問題他也會羅列出來,他知道我不會都看,就會把問題進行一個優先級排列,把他覺得重要的往前排,我沒有精力去每個問題都解答。 所以我也會挑我知道的,我覺得比較關鍵的問題去回答。從決定要做企業qq,到最終企業qq上線,我們至少往來發了上百封郵件。” 馬蕓調侃道:“Newman,你是世界上最頂級的產品經理,你這是在挨個教Pony做產品,這確實有點太偏愛了。 早知道我也應該厚著臉皮天天騷擾你。” 周新大笑:“我是有點煩躁的,但是想到騰訊我持有股份,幫助騰訊也就是幫助我自己,所以還是會每天抽出時間來回復一下他。 而且我好像天生就有這種天賦,互聯網產品應該做成什么樣的形態,我幾乎不需要思考,憑借直覺我就能夠判斷他們的做法是不是可行的。” Pony馬和周新長期接觸,他對這點深有感觸。因為在之前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會發郵件給周新,Pony發現周新回復的時間集中在舊金山時間的早上九點,Pony馬還在國內的時候會算好時差,然后在快到九點的時候發郵件給周新。 Pony馬發現自己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疑問,周新的回復都很快。 如果重生是一種天賦的話,那周新還真沒說錯。 馬畫藤接過話來:“我在和新總接觸之前我其實不太明白,最厲害的產品經理,到底有多厲害。 后來我發現,確實厲害,真的這是一種天賦。 做過互聯網產品的都知道,關于一個功能,大家會有不同的想法,到底要做成什么樣的效果是使用體驗最好,最能滿足用戶需求的。 企業qq是B端產品,面向的是企業類客戶,和個人qq截然不同。個人qq我們只需要注重好用就可以,用戶怎么樣覺得爽我們就怎么來,而企業qq同時需要兼顧用戶體驗和滿足企業日常經營中的需求。 想要在中間達成平衡會非常困難,就像在高空中踩鋼絲一樣,很難尋找到那個平衡點。 我們需要經過大量討論,產品團隊會有不同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和志東、晨曄他們,也就是我們的創始人團,都會對于產品有不同的想法。 我們一般需要做出不同效果的demo,然后進行大量的使用測試,最后判斷出哪個想法比較合適。 而新總完全憑借想象就能夠告訴我怎么樣最合適。我有的時候會說我們的想法,有的時候不會說,新總的郵件會描述出他覺得最合適的效果。他的回復有的時候我們想到了,有的時候我們沒想到,沒想到的時候甚至比我們團隊一起討論很久的想法還要更好。 當然也不是全部,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吧,新總的想法我們可以直接拿來用。 搞的后來我也不想麻煩新總,一是因為我不太好意思繼續這么高強度的打擾新總,二來是我發現我們團隊都形成了依賴心理。 我們發生分歧的時候,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發郵件問問新總。然后新總在提出他的想法之后,大家都不想再爭論,大家潛意識里會覺得就按照新總的想法來。還做什么demo做什么測試。這對企業本身構建標準化工作流程來說并不好。” Pony馬說完之后臺下的聽眾們都在討論,因為關于周新對產品敏銳的洞察力,在雜志上也好、名人訪談也好、又或者是周新名下企業內部員工爆料也好,大家都看過不同信源的報道。 因此在后續觀眾提問環節,第一個問題就是:“周總,您好,我想問問您關于產品的這種思維是如何培養的,對于我們這種互聯網從業人員來說,互聯網產品的設計能力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做一個提高。” 周新其實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為說白了他的能力來源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