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有失手,馬有漏蹄”,任何人都會有做錯事情、得罪他人而需要向人道歉的時候。但是,要做到及時誠懇地道歉并不容易,因為它不僅關系到自己的面子,更涉及自己或他人的利益。因此,掌握各種道歉的技巧對我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錯了,就及時承認 如果你錯了,就要及時承認。與其等別人提出批評指責,還不如主動認錯道歉,這樣更易于獲得諒解寬恕。凡是堅信自己一貫正確,發生爭端總是武斷地指責對方大錯特錯從不認錯、道歉的人,根本不能服眾。及時認錯不會丟臉,不會喪失威信,反而有利于維護形象、提高威信。有錯就承認,并勇于主動承擔責任的人,比自夸一貫正確、有錯就把責任推給別人的人,更有威信,更深得別人的信賴、擁護和愛戴。 真心實意地認錯、道歉,就不必推客觀原因,做過多的辯解。就是確有非解釋不可的客觀原因,也必須在誠懇的道歉之后再略為解釋,而不宜一開口就辯解不休。否則,你對自己的錯誤實際上是抱著抽象否定、具體肯定的態度,這種道歉,不但不利于彌合雙方思想感情上的裂痕,反而會擴大裂痕,加深隔閡。所以說,道歉需要誠意。當雙方成見很深,對方正處在火頭上,好話歹話都聽不進時,最好先通過第三者轉致歉意,待對方火氣平息之后,再當面賠禮道歉。有時當務之急不是先分清誰是誰非,而是要求雙方求同存異,去對付共同面臨的困難或“敵手”。如雙方僵持不下,勢必兩敗俱傷。如一方先主動表示歉意,就有可能打破僵局,化緊張為和諧,乃至化“敵”為友,雙方合作共事。 誠心誠意的道歉,應語氣溫和、坦誠但不謙卑,目光友好地凝視對方,并多用如“包涵”“打擾”“指教”等禮貌詞語。道歉的語言,以簡潔為佳。只要基本態度已表明,對方也已通情達理地表示諒解,就切忌啰嗦、重復。否則,對方不能不懷疑你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唯恐他不諒解。 ●沒有錯,有時也道歉 明明沒有錯,也賠禮、道歉,這不是虛偽嗎?不是卑怯嗎?不。沒有錯,有時也需要道歉。 如純屬客觀的原因,比如氣候變幻無常、意外的交通事故,等等,使你失信,給對方帶來一些麻煩、損失,為什么不可以道歉呢?一味地推客觀原因,對方表面上不好責怪,但心情總是不愉快的,那就不利于增進友誼。 如果你有事求助于人,對方盡了最大努力,由于受多方面條件的限制,事未辦成,但他為此付出了艱巨的勞動。或事雖辦成了,但對方付出的勞動、給他帶來的麻煩,比你原先預料的要多得多。凡通情達理者,豈能毫無內疚之感,不說幾句發自肺腑的道謝兼道歉的話呢?這體現了你對他人勞動的尊重,而且以后有求于他,也好再開口。 如果對方不聽你的勸告,闖了大禍,并已給他本人帶來了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他正沉浸在悲痛之中,此時此刻,你決不能先急于批評對方的錯誤,更不能埋怨他不聽你的勸告,而應先表示慰問,再加上歉意,因為事先你沒有再三極力勸阻。以后,再利用適當的時機、場合,雙方共同來總結經驗教訓。凡通情達理者,一定會對你萬分感激,并把你當成可信賴的知心朋友。 這些沒有錯誤的真誠道歉,無論在個人、企事業單位的社交活動還是在國家之間的外交往來之中,都是極為正常的表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