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9章 朝議-《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1/3)頁

    奮武營的訓練已經不需要朱由檢親自指揮,他只是經常去看看,不能讓自己澆灌的第一朵花萎謝。

    除了編寫教材和監督奮武營的訓練,朱由檢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火器局。

    火箭的制造有一定的進展,就是在火箭的尾部加一個底座,固定在地面上,用于發射,這樣可以不受地形的干擾;地雷和手雷的原理以及完成,開始制造試驗雷;熱氣球的制造還未進入定型階段,已經制造的熱氣球比較小,而且氣球下方的炭火盆所占的體積過大,因此,氣球的載重量很小,根本不足以把人送上天空。

    大明的工匠們還是有一定水平的,經過幾百年的技術沉淀,特別是匠籍制度的限制,客觀上促進了技術的發展,工匠們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就沒有固定的收入,而大明又不允許工匠脫籍,這些工匠們要想自己和家人生存下去,就必須掌握新的、獨有的技術。

    正是對技術的追求,才出現了丁嵐那樣的怪人。不過,匠籍制度畢竟不是萬能的,大明中期以后,它的不利因素漸漸顯現出來,特別是工匠們相互保密制度。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工匠們掌握的技術,是不會拿出來進行交流的,他們只會交給自己的子孫。在工匠收入不高的明朝,這大概是他們留給子孫唯一的財產了。

    技術不進行交流,也就得不到發展,這也是大明火器還停留在成祖時代的原因。當年成祖五次北伐,打得蒙古人找不著北,火器的確功不可沒,光是槍炮巨大的聲音就讓落后的蒙古人和戰馬魂飛魄散。

    但由于大明的匠人們保密行為,或者說大明的匠籍制度,使得大明的火器沒有達到進一步的發展,蒙古人也逐漸適應了槍炮的聲音,加上政治上的**,軍事優勢重新回到蒙古人的一方,大明與蒙古部落接觸的西北,常常遭到蒙古人的劫掠,西北邊疆的漢人,生活在蒙古人的威脅之下,連生命都沒有保障。朱由檢暗暗下定決心:一旦有機會,一定要改革火器局。

    朱由檢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水泥。開辦水泥廠,不僅可以帶來穩定的經濟收入,為奮武營不間斷地輸血,更重要的是,可以為軍隊的出行、補給提供保障。大明對外戰爭,除成祖北伐臣服韃靼和瓦剌,鮮有勝績,主要就是后勤跟不上。

    依靠騾馬運輸的后勤,不僅速度慢,對道路的要求比較高,如果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濘,車馬就無法行走。只有建造水泥路,運輸才不受天氣的影響,而且平坦的水泥路還能提高車馬的速度。

    在前世的歷史上,朱由檢是化學工藝專業的畢業生,雖然主要是學習前沿科技,但對傳統工藝和方法也很熟悉,來到明朝,他準備將自己掌握的基本技術逐步回憶出來。

    水泥的燒制,是用一成的煤、一成二的粘土、七成多一diǎn的石灰石,再加上少量的鐵礦石,在密閉的環境中煅燒,如果達到足夠的高溫,就能產生熟料,再將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細,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成熟的水泥產品。從工藝上說,并不復雜,只要找到原料,能建一個密封性好的高爐,就可以進行水泥的生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