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1章 兵部正堂-《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2/3)頁

    “殿下誤會了。”李春燁站起身,再次向朱由檢行禮,“如果老臣懷疑軍報的真實性,一定會派人暗中查訪,而不是直接詢問殿下。況且,山東離京師不遠,錦衣衛也會根據自己的方式核對軍報。老臣只是在想,山東十幾萬軍隊不能剿滅倭寇,而奮武營只有六千士兵,卻能完勝倭寇,這中間的差別到底在那里?”李春燁不待朱由檢回答,重新坐到位子上,“殿下,遼東軍士正陷入苦戰,猶且處于不利局面,如果殿下能將奮武營的戰術推廣到遼東,那遼東的局面必定定能大大改觀。老臣主管兵部,對遼東的戰事憂心如焚,故此不避嫌疑,私會殿下。望殿下不要懷疑老臣一片為國之心。”

    “奧。”朱由檢輕答了一聲,李春燁的話,無論從原因還是結果,都說得合情合理。朱由檢想到他對自己有推薦之恩,心中的怨氣早已消散。“李大人,奮武營以六千士卒,對付倭寇的兩千,這diǎn微末的勝利不足以向全軍推廣。而且,奮武營的獲勝只是個案,要向全軍推廣,恐怕條件不足。”

    “殿下是指?”自從發覺奮武營的軍報沒有水分,李春燁就更加看好朱由檢,雖然秦永年也是一位耿直的軍人,但奮武營面貌的改觀,是從朱由檢來到奮武營之后才發生的,真正的功臣還是朱由檢。

    “咳咳……”朱由檢似乎被茶水嗆著了,好長時間都說不出話來。

    李春燁看了朱由檢一眼,沒有再問下去,在場的人都是文官,兵部的dǐng級人物,當然也明白#軍隊的改革不是兒戲,朱由檢所說的條件不足,他們都心知肚明。

    見有diǎn冷場,李春燁轉移了話題:“殿下,老臣有一些事情不明,希望殿下能為臣等解惑。”

    “尚書大人言重了。只要本王知道,自當言無不盡。”對于奮武營本次戰斗,朱由檢覺得沒什么好保留的,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將功勞栽到秦永年的頭上,好讓他早日入主山東。

    “殿下怎么想到用弓弩圍殲倭寇?難道僅僅是為了減少奮武營的損失?殿下焉知倭寇不冒死近戰?”李春燁提出了自己得疑diǎn。

    “這些倭寇只是盜匪,以劫掠為生,他們并不是正規的軍隊。雖然單兵作戰勇猛,但并沒有嚴格的紀律。況且奮武營安排兩路騎兵接應,如果倭寇死戰不退,這些騎兵同樣以弓弩,從側面出擊。倭寇排成縱隊,必然是騎兵弓弩的靶子。”朱由檢侃侃而談,似乎又回到了當日的謀劃之中。

    “平原設伏,聞所未聞,殿下何以自信能圍而殲之?”李春燁雖然是文官,但他在兵部任職多年,對軍隊的戰術也多有研究。但他從來沒聽說過,在沒有任何遮擋的平原,可以埋伏軍隊。

    “倭國不產戰馬,所以倭寇不習馬術,對騎兵的優勢了解不夠。奮武營則無論騎兵還是步兵,都有戰馬,行軍速度至少是倭寇的五倍,所以奮武營能夠依靠速度的優勢快速布起包圍圈。即使倭寇能沖出包圍圈,也沒什么關系,奮武營以騎兵的速度,能很快重新包圍他們。”朱由檢沒有明說,這套戰術其實不新鮮,建奴依靠騎兵的速度優勢,就是常常用這種方法在遼東擊潰大明的步兵。

    “老臣還有一問,這是我們共同的疑問,這也是他們要求參加會見的理由。”李春燁指指趙彥和閻鳴泰,目光變得柔和起來,“此次戰術,究竟是殿下的手筆,還是秦永年的主意?”

    朱由檢也看了眼李春燁,發現他只是想要真相。作為兵部尚書之一,此次奮武營的作戰太過奇特,他當然要找到原因。

    朱由檢避重就輕,簡要介紹了戰前的部署,當然,所有的主意都是奮武營高層的集體智慧,秦永年當然是首功。

    朱由檢都這么說了,他們即使有疑問,也不能再責疑了,有些事,心知肚明比說出來好得多。

    李春燁瞇起了眼睛,似乎在消化朱由檢的“肺腑”之言。從他對秦永年的了解,心中的疑慮逐漸煙消云散了。“眼下奮武營還駐守在山東,殿下和秦將軍有何打算?”

    朱由檢將自己的想法向在場的三人做了簡要的匯報。秦永年能不能留守山東,在座的人都有決定權,他們都是主管京師軍的高層,至少有建議權,所以朱由檢也沒打算瞞著他們,也許他們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當然,讓秦永年偷偷組建海軍的事不能說,誰都知道海軍是燒錢的軍種,現在大明的軍費都花在遼東,地方衛所軍都沒有軍費,哪有錢來組建海軍?

    李春燁看了閻鳴泰等人一眼,“信王殿下不僅指揮打仗的一把好手,對大明的軍事布局也有獨到的見解,是大明不可多得的軍中良才。”他和閻鳴泰等人一樣,從內心直接將奮武營的功勞算在朱由檢的頭上。

    “殿下,下官有一疑問。不知殿下對遼東的戰事怎么看?”兵部右侍郎趙彥,聽朱由檢的一番高論,已是心潮澎湃,雖然他的理念不同于朱由檢,但他也不能否認朱由檢的戰術非常實在,也許并不華麗,卻非常實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