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兵部正堂-《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3/3)頁
遼東是他的心病,大明死活不肯放棄遼東所剩下的彈丸之地,在軍事上又總是不利,每次追究失敗的責任,他們這些兵部的高官都膽顫心驚,生怕自己躺著也中槍。
“以現在的戰爭手段,大明難以收復遼東。”朱由檢最擔心的也是遼東,后世的歷史上,大明就是亡于建奴,漢民族的脊梁被壓斷了近三百年。“大明雖然組建了關寧鐵騎,但建奴從小生活在馬背上,人馬早就融為一體,騎射功夫非臨時組建的關寧鐵騎可比。而且,如果大明的軍隊跨過長城,糧道容易被來去如風的建奴騎兵所斷,沒有補給,大明軍隊將不戰而潰;若不跨出長城,不僅關外之地收不回來,山海關的重兵會消耗大量錢糧,長期下去,沉重的軍餉大明怕承擔不起。”
“連關寧鐵騎都不能取勝,大明將何以戰勝建奴?”閻鳴泰嘆了口氣,他對遼東早就沒有了幻想,但大明朝廷卻死活不放棄關外。
“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騎射,作為農耕民族的漢人,單兵無法對抗,就像無法在單兵上對抗倭寇一樣。但漢人也有自己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漢人技術先進,可以通過修路來保障供給;二是擁有火器。如果大明的火器得到改善,射程能超過弓弩、射速也得到提升,這些火器將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惡夢。”朱由檢絕不是右傾投降主義者,既然漢唐能打敗北方游牧民族,科技更加先進的大明沒有理由做不到。
在后世的歷史上,建奴入關,統治了漢人將近三百年,但那是漢人內部出了問題。
在建奴入關之前,大明已經亡于大順政權。
大明政權已經倒塌,大順政權還沒有在全國建立有效的統治,在新舊政權更替時,被建奴抓住了機會。如果沒有大順,建奴能否入關,還真不好說。
朱由檢是穿越者,洞悉了人類歷史的發展動向,他要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阻止建奴入關。自從殲滅倭寇以后,朱由檢的自信心更強了。
李春燁等人仔細思量朱由檢的話,覺得朱由檢殲滅倭寇之后,信心可能過度膨脹了。
大明和建奴在遼東和建奴打了十幾年,不但耗費了大量的錢糧,還損失了數十萬軍隊,百姓的傷亡更是不計其數。
遼東的指揮官換了一個又一個,始終無法打開局面,不是兵敗被俘被殺,就是被朝廷查辦。
也許朱由檢真的可以改變遼東的局面,雖然未來的發展誰也看不清,但從朱由檢全殲倭寇來看,他在軍事上獨到的理念,也許真的對建奴有效。
建奴現在是大明的國患,就連一貫不理朝政的朱由校,也是十分關注,給兵部很大的壓力,但現在他們沒有任何辦法,不管朱由檢的方法能夠成功,但總有一線希望。
“殿下,遼東前線,薊遼經略高第,主張放棄寧遠,退守前屯、山海關一線,而寧前道袁崇煥、寧遠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等人,卻堅決反對放棄寧遠。雙方的官司都打到兵部了,殿下怎么看?”
袁崇煥?朱由檢一愣,這可是大明崇禎年間赫赫有名的人物,好像創立過寧遠大捷,傳說努爾哈赤的死就與他有關。
朱由檢稍稍思考了片刻:“也許袁崇煥能阻擋建奴一時,但寧遠孤懸在關外,總有被建奴攻克的時候。要想守住寧遠,歸根到底,還要進攻,只有徹底打敗建奴,才能收復、守住關外之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