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04章 復雜的宗教和地方政權-《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1/3)頁

    沐起元讓劉飛宇解放漢人奴隸,駐守在察隅,接應后續的補給隊伍,自引十九軍經過墨脫,指工布(今林芝)。

    一路上見到的零星藏人,都被明軍殺盡了,但十九軍卻沒見到什么城堡。

    先鋒劉臻羽很奇怪,藏人與游牧民族不同,他們已經進入農耕時代,怎么會沒有城堡呢?

    他不知道,烏斯藏作為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剛剛經歷過一系列的動蕩與戰亂,但這些戰亂與漢人無關,而是烏斯藏復雜的宗教流派與地方政權的一次重新洗牌。

    佛教自傳入烏斯藏以來,對藏人的影響非常之大,藏人幾乎全民信教,只是教派不同。

    藏傳佛教在烏斯藏的土地上,主要有四大流派:

    一、寧瑪派,俗稱紅教。

    寧瑪派立教最早,大約在北宋初年達到鼎盛,后來逐漸衰微,到大明崇禎年間,只有位于貢噶縣雅魯藏布江北岸山腳的名吉扎寺的存在,勉強維持著寧瑪派,對烏斯藏的地方教派與政權,已經沒有什么影響了。

    二、薩迦派,俗稱花教。

    由昆氏家族于北宋年間創立,薩迦派的法王也都是昆氏家族的人,一直以日喀則附近為其主要勢力范圍,寺廟幾乎遍布烏斯藏與朵甘,祖寺是薩迦城內的薩迦寺,位于日喀則西南。

    大明成祖年間,曾經賜封教中高僧袞噶扎西為“大乘法王”,地位僅次于白教的“大寶法王”;還曾賜封另一高僧南喀需必堅贊為“輔教王”,有世襲的領地,由此可見花教在烏斯藏的影響之大。

    三、噶舉派,俗稱白教。

    白教內部也有許多流派,但教義相似,傳入烏斯藏之前就是同源,因此內部沖突不大,以拉薩西北的粗卜寺作為祖寺,主要勢力范圍在拉薩、工布及朵甘的玉樹一帶,大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成祖賜封粗卜寺主為“大寶法王”,是當時地位最高的全藏法王,在所有的藏人區都有寺廟。

    噶舉派首創了活佛轉世制度,可見白教在烏斯藏的『⊙dǐng『⊙diǎn『⊙小『⊙說,.≦.≤o< s="arn:2p 0 2p 0">s_();超然地位。

    四、格魯派,俗稱黃教。

    由宗喀巴于大明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創立,雖然立教最晚,但影響卻是最大,格魯派一出現,就立即傳遍藏人區,迅速在藏人心目中最為重要的前后藏居于統治地位。

    格魯派有六大名寺,其中在烏斯藏的就有位于拉薩的三大寺和位于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