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商議-《從1994開始》
第(2/3)頁
“所以,家庭影院這個設想,是很有潛力的,你肯定也會看到其巨大的優(yōu)越性。”
“你還真看得起我。”林義笑著含糊,算是默認,卻也攤攤手:“我的身家不夠用。”
“要是什么都夠用了,就不需要創(chuàng)業(yè)了。”吳景秀真的是一如既往的不客氣,然后把話題轉移到了光碟上。
她建議,公司立即上馬光碟生產(chǎn)線,因為根據(jù)一個星期的調(diào)查,特區(qū)的光碟標價在90到120元,而成本只有15。
“你知道嗎,就是這么個高價,竟然還很難買到貨。”吳景秀覺得這就是一個大金庫,投入低、周期短、產(chǎn)出高、資金回收快。足夠解決林義說的資金短缺問題。
對于這個價,要是后世人,肯定會嗤之以鼻。但林義知道,現(xiàn)在就是有這么夸張、原始、荒唐和不敢想象。
就好比八十年代安裝座機要花費那年頭的幾千元一樣,在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看來,太過離經(jīng)叛道了。
但,這就是高科技在時代里的魅力。
而且還不止這些,在廣州一張碟片普遍上百。而在京城、滬市有的高達兩百多,單價普遍也是一百五以上。
不過這殺豬價也只能維系兩三個月,然后被紛紛涌入的企業(yè)以及盜版商生生掐斷,價格成斷崖式崩潰,正版普遍二三十元,盜版就更不用說了。
“買不到貨才是正常現(xiàn)象,現(xiàn)在開始做光碟的,基本都是以前LD技術轉行的,外人基本還沒進入呢。”林義若有所思,猶豫了會才問她:“要做也不是不可以,就是時間太倉促,我怕錯過最佳時機。”
林義所說的最佳時機指的是“黃金三月”,錯過這三個月,就沒有做的必要了。
“你看看這份報告。”吳景秀又把幾張紙遞給林義:“這是我們一個星期內(nèi)對特區(qū)市場的初步了解。”
報告上不僅對vcd和光碟的市場價、存在的生產(chǎn)企業(yè)、分布的地區(qū)都有籠統(tǒng)的記載,還有很多記述是對技術工的偷偷摸底。
林義一看,就知道這幾人這幾天是花了大功夫的。
“你真的有這么大把握?”林義翻看完,問一臉期待的吳景秀。
“當然,”吳景秀點點頭,然后把煙放一邊很認真地說:“老板要是信得過我,就把這個項目交給我,不出兩個月,絕對交出成績單。”
吳景秀雖然特立獨行,但她自己知道自家事,要是不做一翻成績,以后肯定會被這個年輕人穿小鞋,那這么逍遙的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
而且,她內(nèi)心很渴望自己做一翻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得到他人的認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