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面對日本大量的dram產能,在低價的現狀下,美國國內廠商根本難以招架,最終日美1986年達成半導體協議,限制日本出口,次年美國又以日方未遵守協議施加100%進口關稅…” 一邊翻看文件,一邊聽女人細說,林義也在心中把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未來腦補了出來: 后來,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日本企業決策失誤以及過于垂直所導致的尾大不掉最終將半導體行業拖向了衰落的方向,再加上國內泡沫經濟,日本的半導體大國美夢就此終結,取而代之的就是它的“世仇”韓國。 吳景秀講完日本半導體的昭和陷阱后,接著又說到了關于韓國在半導體方面的決心與崛起 “在日美半導體貿易沖突頻繁、傳統霸主地位面臨挑戰之際。 韓國抓住了日本dram生產空窗期,在接受美國產業指導的同時還積極收購日本企業技術,逐步奠定了自己的技術基礎。 1975年,韓國政府公布了《推動半導體發展的六年計劃》,著力推動本土半導體企業發展,以財團為中心向國外引進技術和人才。 此時,成立了6年的三星電子也不再滿足于和外企合資鋪設冰箱、空調等產品線,而是勇于向上游進軍。 在1974年收購了韓國半導體公司50%股權之后,社長李秉喆在1979年力排眾議,繼續收購了余下的股份,并于次年將韓國半導體更名為三星半導體。 在關乎“國運”的半導體產業問題上,韓國政府也不停出臺政策來助推行業進步。 光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韓國政府就出臺了五項大型政策,直指半導體產業振興問題。 三星看到半導體行業的市場潛力,率先投資了27億元來建立半導體研究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韓國半導體發展的歷程中,其高度集中的財閥制度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從發展之初,韓國政府就提出“政府+大財團”的經濟發展模式,并牽頭lg、現代等財閥成立韓國電子產業聯盟,想要通過政策引導來利用巨頭經濟影響力。 雖然韓國半導體迅速發展,但在鄰居日本霸主的地位面前還是有所不足。當1984三星完成64kdram研發時,日本已銷售了四年之久。由此可見,日韓雙方的技術代差從那時候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好在屬于三星的dram產業上爆發點很快就到來了,隨著日本dram產能過剩,日美爆發貿易沖突,全球dram價格暴跌。 在半導體貿易協定中,日本承諾縮減產能和出口以提振價格,但收效并不明顯。在日本企業低價攻勢之下,美國企業紛紛敗走麥城,押寶dram的三星雖然這場價格波動中損失慘重,虧損3億美金。 但是因為日本企業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個市場的空檔期出現了。 在美國反傾銷管制下,再加上難以適應市場發展,日本半導體逐漸衰落。三星則是逆勢而上,認定dram將會迎來爆發,不斷增加投資并于1985年推出了1m容量的dram產品。 其后,三星逐步追上日美的研發步伐,并且在1992年制造出首個64mdram,再到后來因為收購了來自美日兩國企業的技術,一舉憨實了自己在半導體領域的基礎。” —— 說到這,吳景秀頓了頓,接著低聲說:“這是明面上,韓國在半導體產業上做出的努力。” 聞言,正在察看文件的林義抬起頭,眼睛一亮:“明面上? 難道人家暗地里的線索也被你摸到了?” 一年前,吳景秀出發來日韓時,林義就和她關于韓國的半導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曾交換過想法,做過布署。 都認為韓國有一股暗地里的力量在日本挖人挖技術。只是這是屬于商業間d的范疇了,保密級別肯定是非常高的,一般情況下是難以觸摸到。 一年以來,這女人都沒提過這方面的事情,現在卻突然提起,那肯定是在這方面有了進展。 果不其然,只見吳景秀得意一笑,就說:“也是運氣好,這多虧了湯之上隆,是他發現的。” 林義有些好奇,“湯之上隆是東芝公司的那個技術課長嗎?” 女人搖了搖頭,“不是。 這是我九個月前發展的另一個主要目標,在我心里,他比技術課長北原倉頡還要重要一些。” 原來那技術課長叫北原倉頡啊,以前這女人為了謹慎,從不在電話里提名字的。 心里這么想著,林義就問,“有這人檔案嗎?” 吳景秀從一摞文件中挑出一個文件夾,翻開攤在林義跟前,說:“這是他的檔案。” 湯之上隆,男,曾任日立微細加工研究所所長,生于1960年。 1986年京都大學研究生院原子核工學專業碩士畢業后,進入日立制作所。 在中央研究所、半導體事業部、設備開發中心、爾必達存儲器、半導體尖端技術等部門,從事微細加工技術開發長達11年… 看完簡歷,林義問:“你是怎么捕捉他的。” 說到這,吳景秀就有點小驕傲了: “他在日立公司的派系權利爭端中站錯隊了,事后他所在派系遭到了對手的無情清算,湯之上隆也不例外。 這件事當時鬧的很大,很多新聞媒體都有報道,看了報紙后,我就對他起了興趣。 通過細致的調查一番后,發現他有個住院的母親,這兩件事加一起給了我們有乘之機…” “那他是怎么發現那些商業鼴鼠的?” “事情是這樣的。” 說著,女人從源頭開始講:“湯之上隆1987年進入日立成為半導體技術人員,在爾必達經歷了日本dram產業的最后嘗試,他投身半導體產業研究。 根據他自身的研究經歷,他懷疑富士通有一些日本人在幫三星做事。” 林義也是有些驚奇,“難道他在早期就開始懷疑了?” “對,他搞研究的需要經常加班,有幾次不小心發現了同事的形跡可疑。 當時他沒做任何反應,只是悄悄留了個心眼。 后來他在前田和夫于1995年發表的半導體通俗著作中進一步發現了端倪。 在前田和夫于1995年發表的半導體通俗著作中,竟然有他在selete(由東芝、日立、nec等成立的半導體民間聯盟)期間所寫的內部保密材料。 并且,引用的未經公開發表的內容相隔時間極短。 而前田和夫與湯之上隆也素不相識。 由此湯之上隆懷疑,前田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快捷全面的搜集關涉半導體的保密信息。 是因為前田與其他一些日本半導體人士一樣,其中包括富士通的高管,都是三星在日本組織成立的顧問團的一員。 這個顧問團很有一些來頭,并且在日本半導體界織就了一張神通廣大的情報網。 后面他通過媒體資料發現,三星dram大業的建立,和日本人有不少關系。 1983年,三星接受夏普的技術轉讓,建立了dram一廠,初步嘗到了甜頭。 但之后的二廠栽了跟頭,因為成品率太差,建廠失敗。 到了三廠,三星花高價組建了一個由日本專家組成的顧問團,好“讓錢發揮作用”。 90年代,三星還承接了nec派過來的dram訂單,學到了nec先進的量產方法。 日韓半導體界的“交流”由此十分頻繁。 他曾經聽到過一個傳言,在八十年代周末由日本飛往漢城的班機中,坐滿了日本的半導體工程師。 湯之上隆猜測,一些灰色、甚至是hei色的情報交易,由日本的顧問團在中間暗箱撮合。” 林義喝了口茶,此時的興趣也是大起,問:“顧問團在中間真的有暗箱操作嗎?” 吳景秀咯咯一笑,就說:“你猜。” 這一刻,林義感覺這女人又回到了國內的那種我行我素的性子,活力滿滿。 于是笑笑說,“應該有暗箱操作,而且按你的性子,肯定會見縫插針,估計還從其中撈到了不少的吧。 我猜的對不對?” 吳景秀點點頭,很是滿足自己的騷操作,得意說:“我們費了一番功夫,把前田給攻克了。 一條最新情報的標價,一般在60—100萬日元之間。具體價格視情報價值而定。” “三星對于日本半導體企業的最新情報,尤其熱衷。 根據前田昨天傳來的消息:日立的1gb規格dram正處于研發階段,便聽說了試制樣品落到了三星手里,而日立不過試制了十幾個樣品。” 瞅著林義看過來的眼神,吳景秀笑著拉開了一個抽屜,然后從密密麻麻的封裝帶中找出一個。 攤在他跟前就說:“我們也得了一個。” 拿在手里細細端詳了會,根本看不出什么門堂,于是裝模作樣一番后就問:“這個花了多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