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從1994開始》
第(2/3)頁
“沒詳細透露。但有一點,由于經濟效益可觀,萬方創始人不愿意讓出控股權。”
不愿意讓出控股權,林義沉思了一番,遂又問,“目前有公司在接觸萬方嗎?”
趙樹生回答,“有兩家,一個是新一佳超市,一個是華潤。不過才初步接觸,雙方都還處在試探階段。”
新一佳?林義對它的創始人李彬蘭有印象,70多個門店卻遍布全國的“天才”,天馬行空的布局思維完全不遵守市場規律,也背離管理學準則。
所以,雖然新一佳現在發展迅速,但不可怕。
而提到華潤在接觸萬方,林義心里不由自主的跳了一跳。
隨即吩咐趙樹生,“我需要華潤的詳細資料,收集好后,來步步高電子找我,見面詳談。”
趙樹生現在已經有點明白這位林總的意思了,應一聲“好”就忙碌去了。
望著手里掛斷的電話,林義怔了一會兒,又把電話打給了在香江的蘇溫,“你最近怎樣?”
“挺好,每天工作3-4小時,其他時間都在休息。”兩人聊了會日常,蘇溫就說,“別墅已經開始裝修了,你要過來看看嗎?”
“不了,最近太忙。”想到裝修,林義就特別囑咐,“你有懷有身孕,不要總去裝修現場,甲醛太多,對你、對肚子里寶寶都不好。”
“嗯。我一般十天才去一次,逗留不會超過20分鐘。”蘇溫糯糯的說完,隨即又說,“我跟戈薇學會了開車,下次你過來,我載你兜風。”
林義涎個臉皮問,“用什么載我?”
聞言,電話那邊的蘇溫透過窗戶看向碧藍的大海,莞爾一笑,不說話。
“誒,就知道會這樣。”林義裝模裝樣嘆口氣,隨即說起了正事,“你幫我個忙,我要華潤的所有資料。”
聽到是華潤,蘇溫一下就懂這小男人的意思了,柔軟的道了一聲“好”。
...
等了一天,傍晚時分,蘇溫的傳真咬著晚霞尾巴發過來了。
而稍后一些,趙樹生也是帶著一份資料趕到了步步高電子。
給他倒了一杯茶,招呼趙樹生坐下。
林義就拿著兩份資料開始細細對比一番,感覺大同小異,只是蘇溫的更細更全。
文件上顯示:
1938年,華潤集團的前身“聯和行”在香港維多利亞灣畔悄然成立。這也標志著華潤萬家的前身初步確立。
1964年,華潤與港商一起在香港開設了大華國貨。這也是華潤萬家從買洋貨向國貨的轉變。
最終到了1983年,“華潤公司”改組為“華潤(集團)有限公司”,開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標志著華潤萬家步入了現代化的發展洪流。
在1984年的時候,零售業開始發展了起來,華潤萬家也順應趨勢,第一家華潤超級市場在香港開業。
隨著零售業在全球的火熱發展,華潤把眼光瞄準了內地。1992年初,華潤超市在深圳開設了第一家分店——愛華店,標志進軍內地。并在1993年,收購沈陽雪花啤酒廠。
對外擴張的時候,也不忘對自己組織架構的重整,1993年6月,華潤將大華國貨和中國國貨合并,更名為華潤百貨有限公司。
在此之后,又開始了新的布局。1994年1月,華潤百貨銅鑼灣分店開業,同年6月,北京華潤百貨公司開業。
經過了兩年的摸索,在1995—1997年,華潤超市成立蘇州、上海、天津、北京公司,開始布局全國連鎖網絡。
...
看著這份資料,林義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不愧是有悠久歷史的公司。雖然現在看起來在超市零售行業領域還不強大,但已經在全國布局各行各業了。
林義有種感覺,自己要是奪取了華潤在華南的氣運。
以華潤現在表現出來的能力,它一樣可以在長三角或渤海灣發展起來。這點毋容置疑,后世的蘇果等有名的企業都是被吞并了的。
看完資料,林義思索一番就問趙樹生,“你有什么看法?”
趙樹生很是認真的說,“以這個布局來看,將來會是我們的勁敵。”
林義點點頭,直接表明自己的心思,“囑咐信息收集小組,以后多多關注華潤。
我覺得,就算我們在華南狙擊它成功了,它也會在華東或華北發展起來。不出意外的話,當我們將來進攻華東區時,肯定又會遇到,那時候可能會有一場惡戰。
不過這有個前提,在華南這一塊三分地,我們要對它遏制成功。”
趙樹生表示認同這種說法,“你放心,我來的路上已經鄭重囑咐過信息收集小組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