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板,真要做原油?” 對原油期貨,高德早就有所期待,也一直在關注,但真到了這一刻,內心反而猶豫了。 “嘿,不是你和楊成一直在攛掇我關注原油期貨?怎么臨到頭了,反而打起了退堂鼓?” “做空原油不一樣,交易風險會很大。”高德十分躊躇,說道:“z航油事件還只過去了不到4年,教訓太深刻了……” 再深刻,但以后同樣的事情還會屢次再犯,郭陽忍不住在心中嘀咕。 z行原油寶,應該是叫這名字吧?他有點記不清了,但那段時間剛好是疫情,財經新聞又鬧翻天。 “一夜倒欠銀行500萬元。” “全世界都跑了,就z行沒跑……” 各種真真假假的新聞刷屏,他也跟著吃了不少瓜。 只不過航油和原油寶,一個是做空,一個是做多,后者明顯更離譜。 在期貨交易上,做多和做空并不是對等的。 一般來說,做空天生就有兩個劣勢,一是收益不對等。 比如說,原油價格從100上漲10%是110,但110下跌10%卻只剩99。 其二就是可能被大資金逼倉。 被逼倉也是嘉禾進行原油期貨交易的最大風險。 在進行糧食期貨交易時,嘉禾糧油已經開展了部分國際糧食貿易。 做空期間,更是謹慎的在新加坡等期貨交割點或者附近存儲了糧食。 做空時真到了交易結算這一步,嘉禾也能拿出實物進行交割,且糧食還是低價時采購的,交割的虧損能夠承受,操盤上既保守又靈活。 然而嘉禾并不從事原油貿易,真被逼到了交割日,又拿不出實物,那樣即使做對了方向,最終也只能被迫斬倉。 2004年航油事件…就是做空,然后被逼倉,被強制平倉。 其實航油只要一開始能及時交割合同,就能止損,但卻選擇了將合同延期到2005年和2006年。 而航油的單量又做得很大,其一舉一動又都在對手的關注之下,賬戶已經是眾矢之的。 強大的利益驅使越來越多的對手單向做多,直至空方的航油平倉,這已經是一個無底洞。 結果就是從2004年年初,航油一直虧損,然后一路追加保證金。 10月末時,因無法追加保證金而遭逼倉,賬面虧損最終變成了實際虧損。 11月,又繼續遭遇逼倉。 12月1日,申請破產保護。 期間,航油有無數次止損的機會,但面對國際財團的做局,當事人可能上頭了。 回憶了一會兒,郭陽陷入了沉思。 糧食期貨,只要嘉禾從事國際糧食貿易,就不得不參與這場游戲。 但原油期貨……其實不必。 沉默良久。 高德沉吟道:“原油期貨市場上高手環伺,沒有把握和實力無人斗膽單邊下大注,除非有足夠財力打敗所有對手。” “我可沒想過單邊下大注。” 郭陽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自顧自的泡起了茶,等一杯茶下肚后,才再次開口。 “老美的次貸危機應該快扛不住了,市場供求關系將改變,原油大跌是遲早的事,只是時間把握不準。” “如果原油大跌,發展生物能源的收益不及預期,國際糧食價格肯定也穩不住。” “做空原油只是分擔風險,倉位假如全集中在玉米、大豆、小麥等谷物上,風險反而更高。” “嘉禾不必沖鋒陷陣,少建一點倉位吧,就當觀察盤,趨勢改變后痛打落水狗還是可以的。” 都研究了這么多天,退是不可能退的。 對于風險,郭陽早就了解,不會貿然的上,但也不想錯失這次機會。 高德這下放心的點了點頭,姿態頗為優雅的品起了茶,只要不是單邊下大注,以嘉禾雄厚的現金儲備,想被拉爆倉位太難了。 “還是老板泡的茶好喝。” “你就貧吧。”郭陽想了想,又問道:“大商所和鄭商所現在交易活躍度怎么樣?” “黃大豆1號、玉米合約都有上升的勢頭。”高德沉吟道:“但議價能力還需要很長時間。” 郭陽笑道:“交易量活躍起來就是好事。” 高德說:“老美又變相提高了大豆和玉米補貼,看來對國內市場還不死心。” “任誰都要折騰。”郭陽輕笑道:“但他自己國內的生產情況都還沒解決,僅靠南美產能,影響力大不如以前。” “這墻角啊,還是要一點一點的撬。” 短期內,cbot(芝商所)傳統農產品定價中心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 大商所和鄭商所十幾年的發展時間也不可能趕得上人家上百年的積累。 只一條,華夏資本和金融賬戶并未放開,期貨市場尚不允許外國投資者進入,就鎖死了上限。 金融體制上的事,嘉禾暫時就沒想過去伸手。 目前的解決方法還是從生產上入手,減少對國外進口的依賴,至少要能保證國內的定價權。 同時郭陽對鐵蒺藜和赤紅火蟻的破壞性深信不疑,老美沒那么快控制下來。 今后幾年才是破壞的高峰期。 其糧食生產大國的地位肯定會有所衰弱,作為國際定價中心的cbot定價權自然會跟著衰弱。 在期貨市場出現以前,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主要基準于買賣雙方的供求關系。 而在期貨市場發展成熟以后,就不再局限于買賣雙方,反應的是全社會對大宗商品的價格預期。 定價權就是影響價格朝自身有利的方向發展。 就如國內大豆加工企業進口大豆,普遍通過國際糧商在cbot進行點價。 導致國際糧商可以輕易掌握國內買家的已點價頭寸和未點價頭寸情況,使海外資金有天然優勢進行逼倉。 同時國際糧商又壟斷了全球的大豆貿易。 這些糧商普遍又具有強大的研究團隊和數據搜集整理能力,也有著完善數據整理體系和悠久的數據搜集整理歷史。 南北美大豆的生長情況、單產、產量、出口、誰家進口、每家進口多少、各港口出口情況等,國際糧商對各方面信息的搜集十分全面和詳細。 國內買家和這些國際糧商,二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嘉禾此前能連續偷雞成功,同樣也是利用了國內超預期增產、北美產區驟然減產等信息不對等優勢。 想再要有這種機會,幾乎是不可能的。 郭陽和高德圍繞著原油期貨、糧食生產加工與貿易、食用油價格戰足足聊了一上午。 這三者在近期的相關性極強,未來半年的策略都是以此為基礎制定。 原油期貨是風向標。 原油降價——生物能源需求減少--糧食降價; 國內種植結構改善——國內采購與進口的矛盾——北美減產,成本提高…… 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 價格戰是肯定要打的,不僅是食用油,針對大豆加工的的豆粕和濃縮磷脂也要開戰! 這是搶占市場份額與改變進口局面的最好時機。 逼著沿海廠商建立國產大豆采購渠道,如果堅持采購進口大豆,那就打到你破產倒閉!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