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一十章-《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1/3)頁

    當農民日報和人民網又相繼報道了輪作休耕后,意味著這一項政策是真的就此提上日程。

    農業需要休息。

    農民日報還特意引用了一句農諺,“一年苜蓿三年田,再種三年用不完”。

    并例舉了已經在天南海北發芽的苜禾1號。

    如今,許多并不適合發展苜蓿牧草的多雨區也有人引進了苜禾1號的二三代種。

    這種種子便宜,也能產出一些效益,除了這,人們還看重輪作苜禾1號的效益。

    肥田,改善鹽堿,疏松土壤,輪作輪種,防蟲防病……

    另外,也和苜禾農牧明確了不會追究苜禾1號自留種的權益有不少關系。

    自留種的產量和質量相比商業種都退化了不少,不會影響到苜禾的基本盤。

    兩家官媒的下場直接帶動了一波主流媒體的報道,反應在金融市場上,則是以種子和種植為主業的股票大幅下挫,而農產品則迎來了一波小幅反彈。

    休耕一時有后來壓上,反超紅旗河工程的趨勢。

    同時能源林也得到了關注,對嘉禾‘能源作物時代已經到來’的判斷同樣褒貶不一。

    有媒體直接反駁了生物能源林項目,認為嘉禾只是單純的想賣苗子。

    隨后隴省日報就直接貼出了各地大規模種植文冠果樹的照片,那叫一個漫山遍野。

    能源林再度被各地擺到了桌面上進行審視。

    因為一篇文稿,已經有不少研究機構決定再次投入力量跟進,不論是生物能源,還是紅旗河工程,只要能成一個都能博取莫大的關注。

    …

    八月下旬,日頭正熱,金塔的番茄種植戶們迎來了豐收。

    紅彤彤的果實掛滿枝頭,種植戶們正忙著挑選、采摘、裝筐、打包、裝車,忙得不亦樂乎。

    郭陽笑著問秦立軍,“領導,看了半天了,有何感想?”

    “產業不成體系。”

    一上來,秦立軍就一反常態的抨擊了番茄產業的發展,金塔番茄由來已久,但卻還停留在各自為戰的層次。

    “規模小、人工采摘占比高、加工不成氣候……”秦立軍看了看郭陽,說:“也就品種這塊勉強能看。”

    郭陽說:“領導不必這么刻意。”

    “不,我專門了解過,不只是番茄,轄區內的農業情況我都了解過。”秦立軍目光堅定,問道:“郭總對番茄感興趣。”

    其實嘉禾除了番茄種子,在種植基地和農機上也做了努力,只是可能效果沒達到預期。

    郭陽想了想,說:“主要是對手不爭氣,在這一塊業務上留了機會。”

    秦立軍眼睛一亮,“愿聞其詳。”

    郭陽說:“世界最適合種植番茄的區域分布在北緯40°左右,三大黃金產區:疆省、蒙省河套地區,老美加州河谷,地中海沿岸,這三大主產區也占據了全球番茄加工總量的70%。”

    “金塔也在北緯40°上。”秦立軍說道,隨即又疑惑了,“但國內加工番茄消費量并不高,主要還是出口。”

    郭陽笑道:“所以才是機會啊!”

    秦立軍:“你認為國內市場能開發出來?”

    “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郭陽也只是有一定的把握,“但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培育。”

    這次下鄉,郭陽本沒有定目標,但看到番茄收獲的場景后,便想來看看。

    屯河股份一直是國內番茄加工的龍頭,在世紀初是德隆系的三駕馬車之一,經營業績一直很好。

    隨后在德隆系崩塌之際陷入了混亂,被國糧重組后也連續虧損。

    如今國糧屯河的心思全放在了糖業,以及還在盈利的水泥業務上,番茄業務相比前幾年,也只是稍好。

    另外,國糧原本在河套地區就有獨立的番茄公司,和屯河番茄是競爭關系。

    相當于,國糧占據了疆省和河套的主要番茄黃金產區,但業務不僅沒整合,還在內部撕逼。

    另外的競爭對手也不成大氣。

    這就給嘉禾留下了機會。

    國內是沒有食用加工番茄的消費習慣,但這是可以培養的,尤其是小孩。

    十幾年后的幼兒,很多都極其喜歡番茄醬等產品。

    而且那時國內屯河番茄幾乎無處不在,線上終端市場搞得如火如荼。

    但更多的場景來自下游產品市場,海底撈的番茄火鍋,李錦記的番茄麻辣燙,亨氏的番茄醬,味好美、圣倫等等國內知名品牌都是屯河的客戶。

    番茄也可能是唯一一個加工品風味和營養物質都比鮮品更好的農產品。

    番茄炒蛋、番茄湯、番茄牛腩,這些用番茄罐頭做出來也更為濃郁,也更省事。

    另外,番茄罐頭都是自然成熟的番茄,而市面上的番茄大都是大棚催熟的。

    但這些都不是郭陽對番茄制品感興趣的最終理由。

    賣種子才是王道。

    天禾的加工番茄種在疆省和河套兩地的推廣并沒有多大的效果。

    加工發展不起來,種植業也賺不到錢,種植戶對更換品種的興致不高。

    這是天禾總結的理由。

    不管是不是,郭陽都決定信了,等屯河整合發力,都不知是多少年過后了,必須鞭策一下國糧。

    了解了情況,秦立軍來了興趣,說:“郭總,搞吧!”

    郭陽點了點頭,“本就有此意。”

    等摸清了番茄種植基地的情況,竟已到了下午。

    好在白晝時間長,兩人又去黃泥堡、下河清、明花鄉等地方轉了轉,雖然葉片寥寥無幾,但一棵棵文冠果樹依然是這片地區的希望。

    ……

    下鄉又成了郭陽這幾天的主旋律,因為秋收要到了,豐收的場景總是令人喜悅。

    辣椒、啤酒花、油葵、玉米、小麥、大豆、蔬菜、海鮮、水稻……不知不覺間,嘉禾的產品都如此豐富了。

    戈壁上的沙棘也再一次黃了。

    這令郭陽有些恍惚,仿佛棘小白爆火還是一瞬間的事。

    從總部大廈前的廣場下了車,郭陽眺望了眼屋頂農場,有一片階梯的高粱紅了,在夕陽下晃動,頗為耀眼。

    兩道人影小跑了過來。

    “郭總,你還真是難找啊,上次還說指點菁菁園藝呢,結果一跑就是好幾個月沒影。”

    馬璐的語氣里不自覺的就帶上了點幽怨,園藝工程和房地產,菁菁園藝剛踏上這一步,就遇上了金融危機。

    如果不是關鍵時刻接到了嘉禾的職工小區項目,又有嘉禾總部的綠化工程支撐,可能苗圃已經倒了。

    郭陽想起了兩人,問:“這片紅高粱你們設計的,挺不錯。”

    馬璐又好像沒那么氣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