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貴省巖溶山區也確實可能成為未來苜禾營收的增長點。 別的不說,只是賣牧草種子就能獲得收益,不過這個收益能有多大,得看有沒有產業支撐。 農民種草如果沒有收益,那為什么要買你的種子? 且這也契合休耕。 以貴省的石漠化程度,有些地方已經不得不休耕了。 謝時杰這時候盯上這塊區域,也是因為苜禾農牧的營收到了瓶頸期。 要想保持增長,任何一個細分領域都值得去開發。 拉回思緒,郭陽看向謝時杰,說:“去貴省,也別忘了給微博拉人,苜禾的官方微博也要運營。” 謝時杰笑道:“我一定第一個響應老板的號召,除了微博,苜禾在惠農網也注冊了官方號,老板你看到沒?” “沒。” “不會吧。” 謝時杰臉頓時就垮了下來,“流量應該還行啊,我看多的都有幾十條評論了。” 郭陽說:“是我沒看,下午抽時間看。” 又和謝時杰交流了幾句,苜禾農牧的發展基本穩住了,現在只新增了一個方向:草場修復。 郭陽對苜禾農牧基本是放手的狀態。 包括豐凱農機也是,除了無人機,也基本不干涉其發展。 將謝時杰趕走后,也快到了中午,郭陽也沒在辦公,而是在總部大廈轉悠了起來。 大廈的樓層其實不算高,在戈壁上也沒必要建超高建筑,各個樓層也盡皆是不同的分公司和部門駐地。 晃了一圈,郭陽才來到食堂,估計這也可能是國內最豪華的員工餐廳之一。 如果這個時候微博出來了,還可以拍一張發上去。 吃了飯,回了辦公室,估摸著向天山這會兒應該不忙,郭陽撥通了電話。 “老向,明天要錄視頻,你這個創業導師該上線了。” “錄就錄嘛,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準備好的幾個項目我都記熟了。” 郭陽聽到對面傳來的聲音,問道:“又在網上下象棋呢?” “對頭。”向天上說:“現在是休息時間。” 郭陽挑了挑眉,“你這是真要養老了,前段時間不還說要振興涼山農業嗎?” 向天山說:“振興不了,也救不了,現在只能收起自己的同情心,專業克制好好做事。” “怎么了,這可不像你?”在郭陽的印象里,老向一向心志堅定。 隱約聽到一聲‘將軍!’后,向天山才嘆一口氣。 “鄉里有一戶人家,年齡30+的夫妻帶著一對孩子,男主人販毒吸毒丟了一條腿,女主人帶著孩子種田,家里什么都沒有。 去年我就帶著人指導女主人種土豆,產量不錯,今年初又支持了她一批種薯。 前幾天再去看,本以為能豐收,結果這一家已經空了。” 向天山沉默了一下,“這一家都是hiv攜帶者,年初支持的種薯也被男主人拿去賣了……” 不用再細說,郭陽也知道了事情走向,這一家空了,可能就是真的沒人了。 “那你可得小心點,別按耐不住出去拈惹草。” “沒其他事我掛了。” “別,開玩笑呢。”郭陽說道:“有沒有想過再出來,專職做五畝換大奔。” 向天山說:“在涼山一樣可以啊,不就拍拍視頻嗎?” “有那么簡單就好了。”郭陽說道:“優質的推薦項目總會推完的,五畝換大奔不止要推薦,也要參與其中,全國各地的項目都要去跑一跑。 國內的人文和地理條件,就注定了規模農業的局限性,而精品農業才是大多數農人的出路。 卷不過成本,就去卷品質。 想一想,用自己的余生,走遍國內所有的農業產區,尋找每一個好的項目,尋訪每一顆匠人心,用專業的眼光,包容的心態,為世人描繪一個果飄香的清新世界。 這也是五畝換大奔的意義所在。” 向天山:“又在畫餅。” “我畫的每一個餅都實現了。”郭陽說道:“你不愿意,我就去找別人,明天的視頻也干脆別拍了。” 向天山:“我沒說不愿意啊!” 郭陽說:“那就是同意了,別磨蹭,現在好多農人都嗷嗷待哺呢,沒時間留給你傷春悲秋。” “行吧。”向天山同意了下來,不過想到幾個推薦項目,又問道:“大蒜和生姜真要推薦嗎?” 想了想,郭陽說道:“謹慎推吧。” 從整體上看,金融危機下的農業生產資料依然呈上漲趨勢。 豬肉、牛肉、雞蛋、葉菜等食品都是總體看漲的,種養殖端也也可能獲益。 而從還沒遏制住的甲流來看,市場上對大蒜等小宗農產品的炒作還在持續。 且不止是大蒜,其它的生姜、綠豆、辣椒等都存在炒作的功能,但這是預判不了的。 也并不符合五畝換大奔的定位。 所以只能試試。 郭陽說道:“五畝換大奔的主要精力還是要集中在果樹上,這也是精品農業的主要方向。” 也是他最有把握的領域。 仔細權衡了一段時間后,郭陽最終還是在第一期就推出大部份品種,后面再來細分跟蹤。 因為按照正常邏輯,敢于去嘗試新品種的人不會多,前期不會形成一窩蜂的局勢。 后期火了,想控制也控制不住。 … 第二天,視頻小組的人找到了向天山,領頭的是一個戴著鴨舌帽的男子,名叫袁華,另外還有一人叫陳凌。 袁華一看到向天山的形象,就明白老板為什么執意要讓他來當農創導師了。 年齡符合,形象符合,別人一看就會相信這是一個有豐富經驗的農業人。 反而如果是老板親自來,可能會不太讓人信服。 袁文笑道:“向老師好,我叫袁華。” “你們好。” 向天山也客客氣氣的打了招呼,問道:“這視頻要怎么錄制,就這么直接說嗎?” 袁華笑道:“不,這樣直接說太干了,其實在總部的屋頂農場上錄第一期可能更合適,但沒關系,我們已經航拍了一段,配上了這個節目的介紹。” “哦。” 向天山問:“那現在是怎么個拍法?” “涼山的土豆要豐收了吧。”待向天山點頭,袁華才說道:“就從向老師目前的工作切入吧,也積累一些素材,以后肯定也會出一期和馬鈴薯產業相關的內容。” “你倆長期和我搭檔嗎?” “是的,向老師。” “那挺好。”向天山對這小伙的印象還不錯。 一番折騰之后,三人驅車來到了一處河谷里的馬鈴薯基地,四周皆是高山。 基地里能看到不少忙活的身影,新翻出來的馬鈴薯也排成了一列列長龍。 陳凌已經操控無人機飛了起來,在他的鏡頭里是一塊塊狹小的山間河谷。 而袁華一手拿著拍攝設備,一手和向天山溝通著,從早忙到晚才磕磕盼盼的完成了五畝換大奔的第一次官方拍攝。 … “2008年全國水果面積約1.6億畝,產量1.2億噸,人均水果占有量92千克,幾乎是世界人均水平兩倍。” “蘋果產量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24千克;柑橘產量世界第一,香蕉產量世界第二,瓜菜產量世界第一……” “如果從消費者的角度看這些數據,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甚至比發達國家的人民更有機會享用價廉物美的水果,看看隔壁的南韓和島國,果蔬幾乎等同于奢侈品。 但從生產者的角度看這些數據,我們卻是悲哀的,我們將面臨的競爭與艱難比任何一個國家的種植戶都大。 簡而言之,華夏果業乃至華夏種植業即將進入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 縱觀全國,只有疆、陜、云三個地方去值得大資本去投資果業的種植領域。 疆省,連同隴省,如同西域; 陜省,如秦國; 云省,如大理。 均民風彪悍--光照充沛,晝夜溫差大,兵強馬壯--產量高、品質好。 氣候資源得天獨厚,他們一旦發力,如戰國之強秦,華北、華中、華東、華南等地區在大市場流通中根本不能與之相抗衡。 國內也并不缺想完成水果‘統一’大業的企業。 由鵬城百果園牽頭發起的‘優質果品產業聯合會’就是奔著統一來的,其目標是在20年內,要服務國內外水果基地2000萬畝以上,年銷售總額5000億以上,培育100個以上品類品牌,孵化100家以上的上市企業…… 很顯然,百果園的余惠勇是想走水果行業的秦始皇。 同樣,匯源果汁的朱新禮也不甘寂寞,這樣的企業未來也還會繼續涌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