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有。” 說這話的時候季林川一臉坦蕩,換句話來說就是很光棍。 郭陽挑了挑眉,“什么原因?嘉禾的品質還是可以的吧!” 季林川想了想,說:“麻公司一期軋廠才投產不久,各方面都還沒理順,國內的品牌又魚龍混雜,基礎不牢,現在走品牌路線,最后反而可能自食其果。 品牌建設的根基是產品質量,所以必須嚴抓質量,從源頭抓起,優化種子,做好種植管理,統一運輸,在各環節都注重細節,嚴格控制。 而目前,我們只在種子和種植管理上具備優勢,在運輸和加工等環節還有一段路要走。” 麻公司只成立了一兩年時間,最初做的還是貿易那一套,直到近一年才開始涉足加工,季林川自認為能做到目前的程度已經算盡心盡力了。 郭陽也沒過多為難,他對加工也是一知半解。 “疆省現在有多少品牌?” “較為知名的有17個,比如錦牌、銀力、新農、葉爾羌、沙棗、凱欣等等,不知名的就更多了,只是建設兵團就有10個植師,117個植團場,另外,還有地方企的品牌。 所以,國內并不缺少品牌。” 季林川不慌不忙的介紹了下疆省品牌的數量。 “但要說這些品牌有多好,那也不一定,國內中高端原的自給率才剛到30%,還有70%都要依靠從美澳進口。 嘉禾如果要做品牌,我認為從一開始就要瞄準中高端市場,和澳美競爭。” 不知怎的,一想到和澳美競爭,郭陽想到的就是制裁。 這一次只怕制裁會來得更早,但這也是產業升級必然要經歷的一步。 如何去解決,郭陽也想聽聽其他人的看法。 “來自國外的制裁?” “國內的產量尚不能自足,每年還需要進口一百多萬噸,怎么會有制裁?” 當他提出這一問題時,眾人都遲疑了片刻,實在是想不到制裁疆省的理由。 郭陽說道:“以前人工成本低,國主要靠人工采摘,品質也好,靠著物美價廉的優勢在出口市場很受歡迎,但其實量不大,對歐美市場沖擊不大。 如今,國內人工成本雖然提高了,但機采的發展速度也很快,產量也大幅提高,只是機采污染籽導致皮品質受損,所以還給歐美留了中高端這一塊肥肉。 但我認為這種局勢不會長久,巨大的生存壓力也會逼著國內企、官方共同去推動供給側改革。 這就將必然要從歐美掌控的中高端原搶食。所以,貿易制裁是將來一定會面臨的問題。” 眾人很快認識到這種擔憂還真有可能,飯碗就這么大,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自然會打起來。 “那還不要做中高端?” “做肯定要做,我們的品質可以不輸美和澳,中高端一噸可要多出好幾百元的利潤。” “制裁怎么辦?” “活人還會被尿憋死?肯定會有辦法。” 季林川也在快速思考。 疆省的產業鏈條大致為:原料基地—生產加工—紡紗織布—市場銷售—出口創匯。 這一整套在疆省都成熟了。 由此也形成了幾大產業聚集區域,尤為出名的是北疆的石河子,南疆的阿克蘇。 石河子的銀力牌也是國際上知名的品牌,和彪馬牌美雖然依然有差距,但季林川認為這種差距固然存在,但也有偏見的原因。 等再過幾年,石河子的銀力說不定真能和老美的彪馬掰掰手腕。 想了一會兒,季林川開口道:“確實有被貿易針對的風險,但僅因為這我們就不去做了嗎?” 他這話吸引了全場注意力。 季林川說:“低品級和高品級的利潤相差有多大,就不用我再贅述了吧? 而天20和天雜1號都是優質種,相當于地基打好了一半,只要精細打磨一下加工工藝,高品級的產出比例甚至有望達到90%。 利潤是極為可觀的,到那時,整個麻公司也才算是真的盤活了。” 有人說道:“可出口市場才是高端的大頭,話語權不在我們這兒。” “國內也不缺服裝品牌。” “但溢價最高的服裝品牌企業都在國外。”說話的是麻公司的生產經理潘端行。 “國內一些知名服裝企業也更愿意使用進口。” “搶回來就是。” 郭陽看了幾人一眼,又拍了拍桌子,“好了,開會不是讓你們來吵架的。” 等安靜了下來,他才說道:“既然要做品牌,那嘉禾瞄準的肯定是高端,再說了,制裁只是我的一個猜測,還不一定發生,怎么能畏手畏腳?” 季林川撇了撇嘴,說制裁的是你,說畏手畏腳的也是你,合著好耐話都被你說了是吧! “季總。” 季林川一激靈,以為自己的小心思被發現了。 郭陽才不知道這些,他說:“你和產業下游的企業接觸多嗎?” 季林川沉吟道:“和紡織企業的接觸會多一些。” “那服裝企業呢?” 季林川搖了搖頭。 郭陽又問:“其他人呢,有多少人曾經和服裝企業有過密切接觸?” 話雖然是對眾多員工說的,但郭陽目光卻盯著潘端行看了又看。 “沒有。” “沒有。” 潘端行也無奈的搖了搖頭。 郭陽想了想,道:“似乎育種和種植環節也沒有和終端的品牌打過交道。” 麻公司的人都不說話,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季林川也眉頭緊鎖。 郭陽注意到了這一切,“你們是不是認為有紡織企業和服裝企業打交道就夠了?” 有人下意識的點了頭,然后又突然發覺其余人都沒動靜,也就同樣不吭聲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