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由于金融危機,以及阿根廷政府提高了羅薩里奧港糧食出口的關稅,這引發了農民和本土企業的騷動。 部分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 最后陳燕秋抓住機會,七月份的時候在羅薩里奧港口內成功收購了一個可為7萬噸以上貨輪港口提供裝卸服務的專屬糧食碼頭。 羅薩里奧港是深入糧食產區腹地的內河港口,周邊就是廣闊的農牧場。 相比桑托斯吞吐量雖然小,卻適合初來乍到的嘉禾國際開展工作。 這里也成了陳燕秋主抓的重點區域,通過羅薩里奧本土員工團隊的工作,于今年八月發出了第一船貨。 這是一艘發往國內津門港的滿載7萬噸大麥,價值約1500萬美元的散貨船。 一艘七萬噸的船,碼頭大約需要3~5天的時間完成裝卸,一個月大約能發出6艘散貨船,約40萬噸糧食。 而從收購以來,這個碼頭每個月保持在60%的工作量。 從一開始的大麥、玉米、大豆,到當下的小麥,嘉禾國際羅薩里奧公司谷物調運量已達140萬噸。 甚至借機打開了墨西哥的市場,在墨西哥灣的維拉克魯斯港、太平洋沿岸的曼薩尼約港找到了合作伙伴。 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當南美的工作進入正軌,陳燕秋又回到了東亞,這里才是糧食貿易的主戰場。 去年國內玉米產量爆發達2.5億噸,超出國內需求八千萬噸,有四千多萬噸是通過出口解決的。 其中有2000萬噸出口到了島國、南韓、寶島省。 這2000萬噸除了國儲糧在東北出口了幾百萬噸的玉米到南韓,其余約有一千余萬噸是從嘉禾手中流出的。 不過直接出口到終端的飼料加工廠的數量不多,大多是由島國的丸紅、伊藤忠等商社從嘉禾手中轉手。 今年,不僅四大糧商和豐益國際加大了在國內糧食產區的投資布局,島國的丸紅、伊藤忠、全民,南韓的希杰等糧商都在搶灘華夏這個新的糧倉。 相比去年,國內玉米播種面積再度下降,大豆再度提升,但國內糧食產量依然沒讓人失望。 從八月下旬以來,黃淮海玉米和大豆就率先進入了豐收,碩果累累,高產層出不窮,平均單產再度提升。 九月初,東北的玉米和黃大豆也開鐮,報喜的農民和地區又多了一批。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也發布了最新的產量預計。 玉米播種面積再度減少3000萬畝,為3.2億畝,預估產量2.24億噸。 大豆播種面積增加為2.35億畝,預估產量5052萬噸,相比去年再度增產600萬噸,但預估消費量卻增加到了6085萬噸,自給率反而下降了兩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小麥和大米單位產量增長速度也提了上來,總產量大幅增加。 且先不說這個預估準不準,只單這個數據一出,國內糧食安全的信心就提起來了。 人民群眾一看報紙,再拿國內這將近一年都在低位的米面糧油價格佐證,然后再看看新聞上國外因為一張大餅引發的騷亂游行和暴動,這國民幸福感就對比出來了。 國際糧商們面對這個新的糧食產區,也加大了投資籌碼。一些投資早的,如豐益國際,在東北產區已有工廠投產。 有背景優勢的,如國糧集團,也初步形成了收購倉儲能力。 一些投資晚的,如四大糧商,產能還在建設路上。 而丸紅、伊藤忠、希杰這些消費國的糧商,也迫切希望直接從華夏農民手中收購糧食,或是直接進口飼料,比如丸紅就和新希望在魯省成立了合資飼料公司。 國內糧食市場精彩紛呈,但陳燕秋知道這一切都有國內的團隊去應付。 嘉禾糧油在國內已打通了種子、農資、種植基地、收購、倉儲加工、物流的糧食物流通道,在產區收購糧食的競爭力最強。 丸紅、伊藤忠、希杰再怎么折騰,都收購不到足夠便宜的糧食,也就沒有成本優勢。 四大糧商再怎么高高在上和全方位的強大,但在國內也得從頭開始。 他需要做的就是穩定和開拓外部市場。 所以,陳燕秋先后到了島國的東京、名古屋、橫濱三個主要的糧食裝卸港口,又去拜訪了飼料和養殖企業。 達成口頭協議后,又去了南韓,同樣的套路再來了一遍。 這兩個國家的居民金融危機以來同樣不好過,物價飛漲,糧油米面、蔬菜水果每一樣都讓人不敢消費。 陳燕秋在釜山與人交談時發現,即使最普通的泡菜,在南韓都成了稀缺的日常物品。 華夏能養活13億人已經不容置疑,反而島國和南韓更像是在經歷一場糧食危機。 噢,這也是托了他們美爹的福。 在糧荒壓力下,陳燕秋在東亞的工作雖遇到了挫折,但大多數企業和養殖場都不會拒絕優質價廉的產品。 唯一擔心的就是官方的監管,以及丸紅等糧商的干擾。 陳燕秋認為這不難解決。 嘉禾也可以干擾丸紅和伊藤忠在國內的糧食收購,讓你收不到糧,或者只能從我手中收糧。 一年時間,嘉禾國際穩定了在東南亞、北非、東亞、中東、墨西哥等玉米進口區的市場,同時中轉站的建立,為下一步更深入加工銷售等市場環節打下了基礎。 按陳燕秋的想法,老美不可能永遠陷在雜草和紅火蟻的泥潭里。 等其恢復產能,世界糧食貿易格局會更加的激烈,那時在消費國的競爭力就尤為重要。 現目前,嘉禾糧油在全球的糧食貿易量才剛過兩千萬噸,離真正的國際大糧商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但今年也在巴西和阿根廷兩個糧食產區打下了錨點,在全球化貿易上邁出了更堅實的一步。 … 聽完陳燕秋的述職,已過了小半天的功夫,郭陽也喝完了一壺茶。 對這個成績,他是極為滿意的,但陳燕秋卻有點意猶未盡。 “想當初,老板在地圖上可是一共圈出了八大區域、21國的80個海港、河港及鐵路站點,現如今完成的這些還只是九牛一毛。” “知足了。”郭陽笑了笑,他也記得那次物流體系戰略會議。 “我當初也是隨意畫了畫。” 陳燕秋喝了口茶,道:“非洲有馬塔迪港,余洪海在那邊打下了基礎,中東也有余小川在活動,唯一完全空白的就是東歐的糧食產區,以及西歐的消費區。” “北美呢?” “在新奧爾良和圣路易斯都已經有據點,至少需要的時候不會抓瞎,明年北美也是工作重點之一。” 郭陽點了點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