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請君暫上凌云閣-《黃天之世》
第(1/3)頁
許攸收起了手中的詔書,他微微躬身,退往向了一側。
接下來需要宣讀的內容,就不是憑借著他的身份可以宣讀的了。
能夠宣讀解下來這份詔書的人,整個大殿之中也只有兩人。
第一人自然是現在正坐在紫座之上的許安。
而另外一人,則是現在正坐在宣政殿內右首坐椅之上的那名老者。
宣政殿內一眾文武官員的目光皆是集中在了閻忠的身上。
龔都和賈詡兩人伸出手,扶起了坐在座椅之上的閻忠。
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甚至是不能久站,所以許安特地讓人給他準備了一張座椅。
閻忠在龔都和賈詡兩人的扶持之下,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
在站起身來的瞬間,閻忠的眉頭微微一蹙,雖然他已經是很小心了,但是在站起來的瞬間,他還是牽扯到了身上的舊傷。
曾經身強體壯之時,那些暗傷舊疾一直隱藏于身體之中沒有發作。
現如今這些曾經他可以毫不在意的小傷,卻是成為了使得他境況愈下的禍根。
坐在紫座之上的許安身軀下意識的向前傾了一下,不過最后他還是沒有站起身來,因為閻忠站起了身來。
閻忠站穩了身形,推開了龔都和賈詡兩人的手臂,他并不需要任何的人扶持。
閻忠抬起了頭,對著坐在紫座之上的許安鄭重其事的行了一禮,隨后邁開雙腿向著前方的講臺一步一步堅定的走了過去。
許安的目光停留在閻忠的身上。
如今閻忠的頭發早已經是全部化作了白霜,他的頭發梳理的整整齊齊,不見一根雜亂的頭發,被扎攏進了玉清芙蓉冠之中。
身上穿著嶄新的紫袍,紫袍之上用金色的絲線勾勒出邊緣。
腰系白玉蟒帶,帶懸赭黃穗,腳踏云履道靴,一身朝服干干凈凈,規矩的連道褶子都沒有。
閻忠的步履雖慢,但是卻是極穩。
他走到宣講臺之時雖然費了些許的時間,但是宣政殿內沒有露出絲毫不尊重的神色。
因為若是沒有閻忠,恐怕也不會有如今如此鼎盛的大明。
閻忠涼州巡撫的職位已經卸任,如今他新領的職位,名為“丞相”。
不單單只是有名無實的內閣首輔,而是被欽定,有名有實的丞相。
而且許安說的很清楚,丞相之位只會設這一次,閻忠之后再不設丞相之位。
閻忠站在宣講臺后,展開了放置于臺上的詔書。
這詔書之所以需要他來親自宣讀,是因為這一封封爵詔書。
一般開國之時,國君都必定都會大封群臣,大肆封爵。
而爵位多是世襲罔替,一代傳給一代,永世保留。
爵位,代表著地位,也代表著俸祿或是食邑,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份不小的支出。
西漢之初,劉邦共封侯二十九位。
時至武帝時期,漢帝國威震八荒,雄踞天下,武功鼎盛,封侯者更是層出不窮。
躋身為侯者,如過江之鯉,這些人便是勛貴。
他們手中掌握的權柄,足以影響著國家,影響著天下。
因此無論是升官封爵,許安都是慎之又慎。
開國之后,也并沒有大肆封爵、晉升官員,始終將其留在一個可控的范圍。
在南征之前,只有呂布和公孫度兩人得以封侯,呂布為冠軍侯,公孫度為遼侯,趙祗得以封伯為南嶺伯,其余人都沒有任何的爵位。
他們三人之所以能夠得到封爵之賞,是因為其立下的功績太過于耀眼。
趙祗在益州黃巾事敗之后仍舊支撐,而后作為偏師襲擾,牽制了漢軍主力,迷惑了其判斷。
更是千里奔襲攻取江關,斷絕道路,為當時的黃巾軍攻取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
呂布盡收北域四省之地,公孫度夷滅遼東四國,因此方有封賞。
許安將封爵的標準定的很好,尤其是對于侯爵。
當許安在平原城承諾,攻滅漢庭之后便按照戰功多少進行封爵,他的話便猶如颶風一般席卷了整個明軍。
公爵、侯爵和伯爵在規定之中是可以傳承的,雖說并非是世襲罔替,后代襲爵將會降級,等到降為子爵之后便不再可以北繼承,但是起碼也是為后代留下了個保障。
而且最重要的,若是封侯封伯,到時候單獨在史書上列上一傳,名流青史,誰不想爭一爭。
中道府除了管理太平道之外,當時已經召集了許多官吏正在編纂史書,更是讓人熱切。
這也是為什么當時麹義就算是丟下所有的面子都要搶下先鋒之位,后面更是貪功冒進差點命隕云泉亭的重要原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