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511.又是一年龍抬頭-《不宋》


    第(2/3)頁

    眼下的景昽,對占領了大理的蒙古人,有天然的抗拒感。

    經過宋朝使者舌綻蓮花的勸說,以及各種美好承諾,便答應了聯宋抗蒙。

    景昽派出兩千多兵,配合伍瓊等人,從十一月底,就截斷了大理到安南的通信。

    加上大理與安南之間,本來就被崇山峻嶺相隔,所以兀良合臺,對大理發生的變化,一無所知。

    十二月初八,趙孟啟艦隊抵達黃江港,東衛三旅也攻克目則,留下一個團等候后續部隊,另兩個團則趕去與二旅匯合。

    十二月十一日,呂文德在石城郡城外,等到了呂文煥所率一路,合兵一處,發動攻城,一日而下。

    同一天,兀良合臺的三萬蒙軍和一萬多大理仆從軍,與安南王陳煚親自指揮的十五萬大軍,隔著洮江對峙。

    陳煚眺望對岸,第一次見到如此多騎兵,令他十分震撼。

    尤其是,騎兵各隊不停游走奔馳著,彼此穿插交錯,令人眼花繚亂。

    掀起的煙塵,鋪天蓋地,讓人只覺得蒙軍騎兵無窮無盡。

    安南軍這邊,大約有五分之一是水軍,有兩百多艘大小戰船,都靠著南岸,分成上中下三個區域停泊著。

    剩下的陸軍之中,主要是矛兵和弓兵,騎兵有八千多,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三千多頭戰象。

    兀良合臺是第一次見到數量這么龐大的戰象群,不過心中并沒有太過在意。

    摸透安南軍的虛實之后,兀良合臺開始部署作戰方案。

    他將部隊分成前中后三軍,前軍由徹徹都統領,轄五個騎兵千

    人隊,令加上六千多大理部族騎兵。

    后軍包括全部水軍,及五支騎兵千人隊,由阿術統領指揮五千多大理水軍所操控的近百艘船,駙馬懷都分管騎兵。

    而中軍由兀良合臺親自率,共騎兵兩萬。

    次日,也就是十二月十二日清晨。

    一支打著統帥旗幟的騎兵,又出現在安南軍對岸,陳煚下令列陣備戰。

    直到十幾萬安南軍列好壯觀無比的陣列有不少時間,也沒見對岸那支無法得知具體數量的騎兵有更多的動作。

    正在陳煚納悶時,有斥候急報,下游對岸發現大量騎兵行動所揚起的塵土。

    根據各種跡象推測,這支騎兵不少于三萬!

    三萬?陳煚和臣屬們都很疑惑。

    很快就有人懷疑,正對面的騎兵可能是疑兵,用來牽制己方注意。

    真正的主力,就利用騎兵機動性,快速往下游移動,然后突然渡江,殺向己方側翼。

    陳煚等人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于是下令調整軍陣,把主要應敵面朝向下游。

    十幾萬人的軍陣調整,并不是人原地轉向那么簡單,而是是一件很浩大的工程。

    只能說,安南人完全不清楚蒙古人在戰術上會有多狡詐。

    其實阿術的前軍算上大理部族軍,也不過一萬多一點。

    但是蒙軍把全軍大部分備馬和馱馬都交給了阿術,所以行軍時確實有三萬多騎。

    就在安南陸軍調整軍陣之際,阿術指揮水軍突然從上游沖下來,襲擊停泊上區域的安南水軍。

    很快,缺乏陸軍支援的這部分安南水軍被阿術擊敗,并被奪去所有船只。

    這時候,斥候稟報,蒙軍"主力"在下游十里處投放竹筏木筏皮筏,正要準備渡江。

    都說蒙古人怕水,可實際上,即便是湍急無比的金沙江,蒙古騎兵也是靠著皮筏木筏渡過來的。

    馬本來就會游泳,綁上充氣的皮囊后,可以很輕松的馱著騎兵過河。

    與此同時,對岸的蒙軍也開始往下游移動。

    這下,安南軍也不得不隨之往下游移動。

    等他們移動了三四里的時候,阿術已經用船隊將懷都的五千騎兵運到了洮江南岸。

    這五千騎兵,很快出現在安南陣列群的西南邊,并展開了襲擊。

    安南軍此時有些慌,但并不亂,依靠著不同陣列的配合,將五千蒙古騎兵"擋"住了。

    到中午的時候,下游蒙軍有三四千騎兵已經渡過江來。

    只是看起來是要等后續部隊都過江,所以還在原地。

    然而,兀良合臺的中軍兩萬騎兵中,一開始就有一萬沒出現在安南人視野。

    在阿術指揮水軍運完懷都后,也立刻協助這一萬騎兵渡江。

    另一萬向下游佯動的騎兵,跑出安南人視野后,悄然調頭回到上游渡江點。

    就在安南人完全沒注意的時候,蒙軍的三萬騎兵全都到了洮江南岸。

    接下來,兀良合臺率中軍兩萬騎,向安南軍發動。

    安南軍又調整陣列迎擊兀良合臺。

    懷都的五千騎,卻趁機穿插殺入安南軍各陣列間空隙,攪亂他們的陣腳。

    同時,阿術也率水軍攻擊安南中段水軍。

    然后,下游的徹徹都也率軍趕來。

    原本兀良合臺給徹徹都的命令是,攻擊安南停泊在下段區域的水軍。

    但徹徹都莫名其妙就違背了這個命令,直接加入對安南陸軍的進攻。

    三面受擊的安南軍逐漸失去陣列優

    勢,并被切割成小塊,陷入混戰之中。

    哪怕是處在重重保護中的陳煚,身邊也開始有箭矢落下。

    眼見大陣行將崩潰,陳煚左顧右盼不知所措。

    幸好,一名叫做黎輔陳的將領,帶著所部騎兵,護著陳煚往下段水軍泊岸撤退。

    趕在安南軍全面潰敗前,陳煚及一部分近衛軍上了船,順流退往下游。

    阿術率水軍來追,往陳煚座船瘋狂射箭。

    還是虧得黎輔陳及時遮護,否則陳煚非死即傷。

    可能就是感念這份救命之恩,陳煚后來才會把自己的前妻嫁給黎輔陳……

    就在落日前,安南軍完全崩潰,四散而逃。

    蒙軍猶如射獵一般,肆意追殺。

    十五萬余安南軍,被三萬蒙軍完虐!

    若是徹徹都沒有違抗命令,去奪取安南最后的船只,陳煚這個"大越皇帝"就要被俘虜了。

    所以兀良合臺十分生氣,說要對徹徹都行軍法。

    徹徹都感到害怕,當夜就服毒自殺了。

    陳煚這邊,與殘余水軍一起退到了升龍城外,卻沒有下船入城。

    戰敗的消息傳到后,最先知曉的就是達官貴人們,全都在逃離,城里一片混亂。

    所以沒有人注意到,前任女皇李天馨不見了,被圈禁的武成王一家也不見了。

    而陳煚在紛亂的江面上,找到了弟弟陳日皎的座船。

    靠過去問陳日皎接下來該怎么辦,陳日皎萎靡不振,用指頭點水,在船舷寫,"入宋。"

    隨后又去陳守度船上問,陳守度告訴他,宗室家眷和后宮人等,已經乘船退往陳氏老家了,讓陳煚也趕緊追上去。

    他自己則先留在這里,收攏官員和軍隊。

    如果蒙古人追來,他會設法把敵人往另一條支流引。

    最后還很硬氣的說道,「只要我腦袋還沒掉地上,你就不用擔心其它!」

    陳氏的老家被改名為龍興府,也就是后世的興安。

    陳煚與陳守度分別后,乘船沿著洮江支流天幕江往下,進入大黃江,到了龍興府城靠岸,卻沒敢上岸,生怕蒙軍追來時不能及時逃跑。

    蒙軍騎兵在十三日上午,趕到了升龍城外。

    見城門居然敞開著,毫不設防,還有人正在往外跑。

    這下還客氣什么,兀良合臺果斷下令入城。

    城里的人最少跑了一半了,剩下的,要么是沒來得及跑或沒地方跑,要么抱有僥幸心理。

    反正城頭變換大王旗,總還是要留著人干活,交稅,有什么好跑的呢?

    只能說,這些人低估了蒙古***的殘忍……

    按蒙古人的習慣,對于沒有反抗的城池,是比較寬容的。

    一開始兀良合臺也確實沒想著動粗,甚至打算設置達魯花赤來管理安南人。

    然而,蒙軍很快就在監獄里找到了之前派來的兩個使者。

    準確的說,是兩個使者的尸體,而且還有被虐殺的嫌疑。

    兀良合臺當即就怒了,下令屠城!

    對蒙軍兵將而言,屠城就是獎賞。

    而徹徹都嚴重違反軍令,雖然本人畏罪自殺了,但他的直屬千人隊也得受到牽連,起碼獎賞是不會有了。

    另外,蒙古人一人三馬,總不能把所有馬都帶進城里。

    而且大部分備馬和馱馬本就還在洮江對岸,索性就留在與升龍城隔江的地方牧養。

    并由徹徹都的千人隊和五千大理部族軍負責。

    十四日,趙孟啟收

    到這個消息,就立刻分了一支船隊,載著騎一旅,往后世的海防,從洮江另一條支流進入。

    十五日,蒙軍血屠升龍城的消息散播出來,引發其他地方安南人的恐懼。

    隨后就有傳言,前代女皇李天馨打出保民抗蒙的旗號,征募義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