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壓價-《1993風華盡覽》
第(2/3)頁
白永勝說得沒錯,是軍人的味道,難道是沖著他們擁有自主產權來的?
這可是一筆大單子!
可如果是那個系統采購,為什么沒走政府那邊的渠道介紹,而且又說要賣出去?
徐廣在心里琢磨了一下就不多想,現在辦三產的也多得很。
宋陽重新坐下之后就把BP機放下了,緩緩說道:“我確實計劃訂5000臺。第一呢,是5000臺的拿貨價格。第二,就是因為質量問題的話退貨怎么辦。第三就是什么時候能交貨,賬期怎么說了。”
直奔主題,徐廣都不好先客氣熱絡一下。
聽了宋陽的話,他想了想就說道:“目前的訂單,已經排到了10月份。宋先生一口氣要5000臺的話,我們恐怕到了12月底才能交貨,不知道宋先生等不等得?”
“12月底啊?”宋陽想了想就說道,“那也沒問題。”
徐廣精神一振:“至于價格,如果宋先生確實要5000臺,我們可以在530一臺的基礎上,給到宋先生460一臺。”
宋陽算了算就恍然:“你們的定倍率只有3倍出頭?”
這話讓徐廣和白永勝心頭一凜,對這個年輕人再度重視了幾分。
董立明完全沒聽過這個詞。
一個產品,消費者從零售終端買到手上的價格和廠家直接賣出的價格差多少,就是定倍率。
在互聯網時代還沒來臨之前,一層又一層的經銷渠道,再加上運輸、品牌推廣成本,商品的定倍率其實一直很高。
像是鞋服行業,定倍率一般都在5到10倍,化妝品更是在10到20倍。正因為一件出廠價只有100塊左右的衣服賣到消費者手上時得要大幾百,后來電商平臺才有廣闊的土壤:中間經銷渠道的成本和利潤空間都被搶走了。
如何去制定自己產品的定倍率,本身就是營銷中很重要的策略。
正是心里有這個底,宋陽才覺得這個套路玩得轉。
但現在聽了這個價格,宋陽還是皺起了眉。
時間可能早了點,現在BP機的競爭格局還沒那么激烈,成本還沒下來。
那個營銷套路是90年代后期才出現的,當時的BP機從廠里大量拿貨的價格已經降到了200以下。
而現在,宋陽在石門莊打聽到的是,入網費100塊,漢顯的傳呼機年費是456塊錢,一個月38。
這樣一來,這個套路現在雖然玩得轉,賺得卻不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