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四 世子鯤困守鄂城-《西周長歌》
第(1/3)頁
榮夷這一來,衛和眼睛一亮,銅綠山已收回,下一步大軍兵鋒所指已明,但畢竟事關重大,許多關節若不向周王姬胡當面申明也怕日后橫生枝節。若有榮夷一同前往洛邑面王商議進軍大略,則可省去許多中間環節,不亦樂乎!
二人一商量,沒有片刻停留,兼程前往洛邑。
“聽說水軍戰船已打造完成,如何進兵,衛武公可有定算?”一見面,姬胡開門見山地提問道。
“臣與丞相已議定完整方略,總體來說八個字:先取鄂城,再取梅里。”衛和沒有絲毫猶豫。
“大王,容臣細稟之。”榮夷一拱手,走到早已備好的板圖前指點道:“鄂城為故都,取之可大大打擊鄂國抵抗王師之士氣民心,此為一;鄂世子鯤統領故地,儼然成為鄂人的一面旗幟,而非鄂馭方。所以鄂城必取,拿下鄂城,下一步水軍可順大河入海,由海入江,突襲梅里,必可將鄂一舉滅之。實現我王‘盡滅其國’之志也?!?
“好!”姬胡拍案而起:“二位愛卿大略甚妙,依孤看完全可行!愛卿盡可放手去做,朝堂之事盡由孤頂著?!?
“諾!”衛和與榮夷躬身一諾。
一場大戰的帷幕便如此徐徐拉開了。
漫天皆白,鄂城陷入了深深的沉寂。
世子鯤佇立在南門箭樓的垛口,一身白衣與茫茫雪霧渾然一體。他在這里一動不動地凝望了一個時辰,腿腳已經麻木,心卻亮得雪
原一般。
鄂馭方遷都之前,一連在宗廟做了三日的齋戒。這讓世子鯤醒悟,自己對父侯的關切,以及主動請纓留守鄂城是完全多余的。父侯早就打算好了遷都,也打算好了讓自己留守。盡管悲傷,盡管心下冷漠地結成了冰,世子鯤還是沒有停止實際事務。因由只有一個,他不能丟下這城中的三萬余傷殘老弱士兵。
此次大河南岸伏擊戰,雖則戰敗,但世子鯤第一次知道了鄂軍將士對自己的死心擁戴。護衛將軍說,在敗退時大雨滂沱,鄂軍殘部沒有作鳥獸散,反而漸漸聚攏,只是因為聽到了他鄂鯤還活著,他們都忠實地護衛著自己沒有離開。
殘存將士流傳的軍諺是:“公子鯤在,鄂國在!”如此與自己浴血戰場的殘存將士,自己能丟下不管而去照拂并不需要照拂的父侯嗎?何況越境一行,自己已為父侯鋪好了路,再不欠他的!
齋戒告祭宗廟之后,鄂馭方終于頒下了東退詔書。
也就是在那日晚上,世子鯤最后一次見到了父侯。鄂馭方說,公宮府庫與不能走的人,都留下,若是堅守,至少可支撐三五年。
鄂馭方最后說了一句話:“若你覺得便利,便自立為鄂君吧。”
鄂鯤說:“不,兒臣還是世子,一國不能二主。”
鄂馭方說:“也好。不自立為君,周王還不會上心。看熊渠就知道了,僭越稱王有什么好處了?”
鄂鯤沒有再在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