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四 余音-《大明金主》
第(1/3)頁
徐邦瑞回到南京的國公府里,召集了門客討論這合股辦銀行的事。這幫門客別的不看,只看數額高達百萬兩,嚇得手里的果子都掉了。這么高的金額,過手就是一把油啊!根本不需要徐元佐去收買他們,他們自然愿意叫東家速速入股,好為自己謀個差事。
徐元佐絲毫不奇怪南京方面的反應,也應付了幾家勛貴前來探路的仆人,然后忙里偷閑接見了夏本煜等一干蘇州商人,包攬下幫忙贖人的重任,請他們放寬心。同時他也將銀行的事透露給了這些人,不過主要談的卻是通存通兌,讓他們認識到銀行可能帶來的便利。
這些人也都不是初出茅廬的小菜鳥,聞弦歌而知雅意,自然表態一旦做成便是大功一件,必然能夠幫助許多人解決云銀子的苦惱。雖然徐元佐要收不少的手續費,但是他們不管真假反正都表示會成為第一批忠實客戶——當然,徐元佐得先把家里人給他們全頭全尾地帶回來。
徐元佐原本也有一幫小伙伴,比如上海康家,蘇州沈家,以及自家在崇明的舅舅家,這些人都是要拉攏一把的。不管別人怎么看“銀鋪”的生意,徐元佐卻知道這是一頭巨鱷,嘴巴張開能吞下一頭牛,這時候不拉攏嫡系進來,日后恐怕是要成仇家的。
隨著隆慶六年的腳步漸漸逼近,北方航線終于帶回了又一批高額分紅。同時徐家通過南方航線的收益也漸漸展現出來,而且廣東圖書館建成之后,林大春的聲望日隆,使得大小鄉紳無不欽羨,府城縣城紛紛效仿,就連市鎮那等小地方,若是沒有個圖書館都會覺得在外鄉人面前抬不起頭。
圖書館多了,藏書量的要求就上去了。福建書雖然價格便宜,但是種類和數量遠不如江南,不差錢的廣東老板紛紛委托江南熟人在南京采買雕版、成書。徐元佐扼守上海這個碼頭。由徐邦瑞扼守長江到崇明一線,控制了成書的運輸渠道,再投資并購書坊,將圖書做成了一個熱門大商品。獲益也是頗豐。
徐家南北兩路賺錢,風頭更盛。高拱在朝堂雖然有心,但是無力,終于拋棄了蔡國熙,轉而修書徐階希望講和。
徐階卻已經不需要了。有了金銀打底,大半個松江府都是徐家的雇工,蘇松常應四府更有數萬眾為徐家的產業提供服務,即便是百年國公,一旦失勢,說倒就倒,但是徐家的產業卻隱蔽而分散,又不像土地那樣容易抄沒,只要人在,換個地方就能東山再起。
這幕后的功臣自然就是徐元佐了。
沈玉君接到了徐元佐的書信。再次跑了一趟唐行,求見這位表弟。她清楚地感受到每回見表弟都意味著要接受一次沖擊,這回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徐元佐是在唐行新鎮新修的云間大廈見沈玉君的,這棟五層樓的高樓是唐行最高的建筑物,新招募了不少修過佛塔的技工,仍舊是磚木結構,但是用了水泥加固,木質地板下面有硬化的水泥預制板。
新修的辦公樓讓很多人都不適應,因為沒有推窗見綠的園林環境,地位越高的人每天上班爬的樓層也越高——不可能有電梯或是人力吊籠之類的東西。而且辦公室有些狹小。一個方方正正的小屋子。唯一的好處就是互相溝通和開會方便多了,不用在園子里跑來跑去。
徐元佐自己的辦公室在五樓,幾乎占據了半個樓層。如果把門窗全部打開,視野開闊。可以直接俯瞰整個唐行。他叫梅成功在外面露臺上準備了茶果,請沈玉君在外面商談。
沈玉君很不習慣地爬上了五樓,見了徐元佐第一句話就是:“你不冷么?”
十一月的天氣已經算是入冬了,坐在外面喝茶的確有些不合適。
徐元佐只好將會面地點再次搬回了室內。
“你說的銀行,看起來是個很大的產業啊。”沈玉君暖和了身子,開宗明義道。
“的確。以后所有人可能都離不開跟銀行打交道。”徐元佐抿著茶:“說不定日后我們還可以承包大明的國庫,替朝廷發行寶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