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秋風紅日。 碼頭上船帆林立,人聲鼎沸。 王霖終于搞清楚了。 這些讀書人自發(fā)前來,是歡迎他的家卷抵京,同時也是為了見他一面。 這與他高舉抗金大旗有關。 與他連戰(zhàn)連捷,已成大宋民族英雄有關。 更與他前番薦拔江南士子入朝為官,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有關。 換言之,這些士子是來***,為國效力的。 當然不排除其中有很多試圖渾水摸魚的。 但多數(shù)應該是一腔報國熱情。 很多人或許志大才疏,但熱情和熱血需要肯定。 王霖環(huán)視眼前一張張陌生的年輕面孔,百感交集。 果然,到了民族危亡之刻,最容易挺身而出的還是年輕學子,讀書人。 很顯然,王霖此刻需要做一場關乎抗金的臨場演說。 此外,似乎還有必要給這些讀書人一個抗金情緒的宣泄出口。 同時也是他扭轉(zhuǎn)在天下士族中名聲的一個絕佳時機。 王霖深吸一口氣,他縱身跳上了碼頭的瞭望臺。 他長身而立,目若朗星,氣勢如劍。秋風徐來,他衣袂飄飄,不怒自威。 「諸位士子,請聽我一言。」 王霖的聲音震蕩全場,原本情緒狂熱的各地士子旋即平靜下來,所有熾熱的目光都投射在他的身上。 王霖梳理著自己的邏輯,慢慢醞釀著,這種演講,不在于文才語言多么華麗,但必須要激發(fā)起現(xiàn)場所有人的情緒。 「去載,金人滅遼。今載,金人鐵騎橫掃河北,席卷河南,直搗京師腹地?!? 「河北守軍潰敗,各州府縣守臣望風而降,無數(shù)黎民百姓慘遭屠戮凌辱,可謂沙場殘陽紅似血,白骨千里露荒野。或母子被屠,或夫妻同死,或全家化為白骨……」 王霖迎風而立,侃侃而談,聲音轉(zhuǎn)至低沉哀傷:「吾與諸軍在黎陽之野,火葬我百姓數(shù)千。遂傳檄天下,號召抗金——」 「凡我大宋國民,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王霖說到此處,人群中便起了此起彼伏的哽咽之聲,有些來自河北的士子根本就是感同身受,此刻痛哭流涕。 王霖頓了頓,又慨然道:「吾發(fā)誓與金人勢不兩立,為報此仇,吾與諸軍奔襲黎陽,斬金人五千余眾!后突襲滑州,斬首兩萬五千余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