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 位稍待,且再聽我一言!」 「吾在臨漳之野,銅雀臺上,與相州通判黃岐善等會商國事,曾問諸公也為們心自省:輩讀書人,讀圣賢書,所為何來?」 「有賢者說,讀書人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必經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尹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讀書人第一重境界,能思、善思,心有高樓,志在天下。 第二重境界,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為有所成就者。 而第三重境界的人,豁然開朗,悟得至理,自成體系,為集大成者。」 王霖用三重境界、且以詩詞比喻來歸納讀書人,這種說法不僅新鮮,還頗有經義至理,引人反思。 場上鴉雀無聲,一干人聽得津津有味,更多人在低頭沉思。 王霖悠悠又道:「吾輩讀圣賢書者,無論學問高低,出身為何,寒窗苦讀,便是為證悟圣賢之道,天地至理,抵達第三重境界! 何謂圣賢之道?吾以為,簡而言之,無非心懷正氣,精忠報國爾!」 「相州通判黃岐善,面對金人屠刀,凜然不懼,率百余人突圍而出,又于鄉野之中,以讀書人羸弱之身,率我鄉民義士與金人死戰,九死一生,直至斷臂而不悔!」 「吾曾在臨漳銅雀臺上,寫歌以贈黃公。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臺下讀書士子聽聞,低低吟誦,淚流滿面者不計其數。 王霖見現場情緒差不多了,便立即振臂高呼道:「諸君,司馬公說: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張圣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可吾卻以為,凡我輩讀書人,值此國難當頭,當投筆從戎,奔赴國難,視死如歸!生又何歡,死又何懼!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霖最后的結束語徹底燃爆了現場的氣氛。 上千士子群起而沸騰,高呼吶喊,情難自已。 船艙中,韓嫣等女也是聽得熱血沸騰。 李清照和朱淑真掩面慟哭,她們從王霖擲地有聲的話語中聽出了他誓死與金人血戰到底的決心,不僅敬佩他的才華橫溢,還憂心他的安危。 如此力挽國難的萬鈞重擔,壓在相公一人之身,何其悲壯乃爾! 人群外,趙構聽得面色動容。 趙玉盤幽幽嘆息道:「天降奇才佑我大宋子民,然而,這對于皇宋而言,卻又未必是什么好事。九弟,聽大姐一句勸,要秉持初心,不可重蹈覆轍!」 趙構默默點頭:「大姐放心,我不會走大哥的老路。」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