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黃金時代-《回到明朝當海盜》
第(3/3)頁
另一邊,長達兩個月的談判后,雙方代表終于簽署《望加錫條約》。
徽王府釋放全部葡萄牙俘虜,葡萄牙正式撤出馬尼拉、望加錫以東地區,以馬尼拉、望加錫為界,兩年之內互不侵犯。
每個季度徽王府將保證足夠數量的香料送往望加錫與葡萄牙進行交易,葡萄牙也保證送來足夠的歐洲貨物進行交換。
其實劃界的事情雙方心照不宣,第一天就確定了,耽誤時間的就是貿易細則部分,馬老九與沙加路爭辯計算了很久。
得到這份合約后,摩鹿加群島的管理也趨于穩定。唐三海升任為南洋總督坐鎮安汶,留下20艘戰艦,一千五百精兵保護航線與港口,楊長帆二征南洋正式落幕,徽王府第一艦隊凱旋而歸。
再回東番,已是更盛的盛景。幾個月來,更大量的民間、富商甚至有官吏背景的船只出海販貨,第一站是找徽王府領證,最后一站是來東番抽成,無論任何貨品,無論采購價如何,按大明市價十抽二,只繳白銀。
另一方面,楊長帆征南洋勝弗朗機不僅威名大振,連徽王府自制的火炮也開始暢銷,外加弗朗機斷貨,日本大名也開始直接從徽王府采購軍火。在胡宗憲的統領下,軍器坊的規模幾經擴大,現在麻煩的不是人手不夠,場地不夠,而是原材料鐵和銅不夠。
為解決這樣的困境,徽王府采取新政,抽成制與繳鐵制共存,可以用閩鐵代抽成,更為劃算,此類金屬雖然是朝廷管制資源,但往來做買賣的誰在官府沒有背景?即便福建巡撫阮鶚是塊硬骨頭,也壓不住朝局的氛圍。一時之間,大量閩鐵涌入,工部的鐵都斷供了,東番依然源源不斷。
征南洋的利益終于開始顯現,幾乎只需做鎮東番,白銀便可一車一車入庫,再用白銀換取各類所需資材。東番日見繁盛,艦隊擴充規模,楊長帆坐穩東番,高俸之下,四方來投之士也漸多,甚至一些日子不順的縣丞、舉人、衛所小吏,百戶也爭相來投,人財物名具備,徽王府在楊長帆的掌舵下,南洋東海盡是黃金航線,正式進入黃金時代。(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