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十六章法治VS儒道-《大秦開局混了個太子》


    第(1/3)頁

    伏生自然驚訝不已。

    此子確實氣勢凜然,但是身上卻有一股正氣在,并非他腦中預想的貪婪霸道模樣。

    伏生上一刻還在想這秦國公子不懂禮數,但是下一刻,他初見公子扶蘇,他卻對自己行了大禮。

    而扶蘇對著伏生行大禮,亦然在今日計劃之中。

    在儒家眼中。禮,立國之本。儒學以孔丘為祖師,而孔丘主張的又是恢復周禮。禮,和樂一起作為維護封建貴族等級制度的重要手段,一直以來都為儒家非常重視。

    而作揖行禮,不僅表達了扶蘇對伏生的欽佩之心,更是用行動向這位齊國大儒還有天下千千萬萬的儒生表明,公子扶蘇非但是懂禮之人,而且禮賢下士,看重他們儒生。

    此舉,不僅讓伏生臉上贈了光,更是對天下儒生的一個暗示。

    須知,秦國,尚簡,不拘于禮,不貴義,重利。

    秦國主張法治,而關東六國的治國之道雖然雜用,但是主要還是儒學。

    關東六國雖然也是周王朝的大分裂,但是實則大多都延續了貴族政治的模式,也就是集團統治。

    這完全不同于秦國的法治。秦國的法治,約束萬民,為秦國的王一人服務,而這也就是秦王嬴政一統天下之后,走上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道路的一部分原因。

    秦法如此。在秦國,幾乎沒有貴族可言,人人都要自食其力。說話做事,都要靠軍功。秦國之法,雖然在大一統之弊端凸顯,可是在戰時,軍功爵制,卻是一個可以緩和階級矛盾的法子。

    而貴族政治,其禮樂制度,維護的是一群貴族們的統治。關東六國,之所以遲遲不效秦國變法,不是不變,而是根本變不了。其根源就在于,貴族勢力極為強大。

    這利益的分歧,尤其在秦國強大起來之后,秦國和關東六國便越走越遠。而秦國的強大是一方面,但是中央集權統治的優勢也不斷沖擊著關東六國的貴族。于是秦國就成了關東六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但是六國意圖抗秦,接連發兵,而秦國靠著法戰人,卻一直向東猛推。

    而關東六國,還是延續了周王朝的貴族政治。貴族政治的衰落,終于到了尾聲。而彼時的秦國,又在嬴政的帶領下,走向巔峰。

    事實上,秦國對關東六國的勝利,其實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對貴族制的勝利。

    自秦漢之后,華夏也便再無貴族。

    而儒學,在法家治國之道的接連沖擊下,連連敗退……

    此時的儒學,并非后世的儒學。先秦的儒學,從一開始被創立,其實是為君王用的,那些條條框框本就是用于教導君王要為‘圣人’,即完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