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諸將都閉上了口。 嬴政問道: “那,軍功之制的替補之法何在?” “農業為基,大興工事,另外……臣以為,可允許一部分人經商。發展多種行業,先讓天下人皆飽食,人人飽食,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這樣的,誰人會去造反呢。” 王綰聽了,一時沒忍住嘆了口氣。 這天下雖然為一,但是問題還是太多了。 太子的心思,他也知道。 為了穩住秦國,鞏固大一統之世。 但是,太子的主張,卻總是悖逆祖宗之法。 嬴政聽到這里。 不免又想到一百多年前,秦孝公和商鞅面臨的處境。 當初立軍功爵制有多難,如今廢棄就有多難。 但是,對于嬴政來說,這樣的難事,反而成了他定天下之后的又一個目標。 變法! “一場沒有觸動秦國利益的變法,本就不是真正的變法。四年前那場變法,不過是對秦國律法的修改重訂,對于秦國而言,不過是小修小補。” “百年前,商鞅變法是為強秦;如今君父廢法,是為兼天下。還請君父明察,而今日在列文武也當深思。秦國未來的命運如何,全在今日之決。” 洞庭波兮木葉下,裊裊兮秋風。 于這湘水之濱,諸位將星都陷入為難的境地。 李信看看王賁,他雙目含憂,但是擱李信這里,他自己已經有了決斷。 問題就擺在眼前。 四年前他們覺得太子太瘋狂,如今再看,再論這廢除軍功爵制之法,他們實則都已經感受到軍功爵制對于嶄新帝國的拖累。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所有人都知道,到了大秦帝國是否做出選擇放棄這個毒瘤的時候。 嬴政自己也沒想到,他和扶蘇再見的時候,竟然直接議論到了軍供爵制是留是廢的問題上。 “商——” 嬴政念道。 扶蘇接道: “在各國相互攻伐之時,國家最大的問題在于是否兵力充足。禁止行商,實則為保證百姓務耕織;而在國家統一之時,允許經商,發展工業,實則為富裕民眾。屆時國家可對此征收高額賦稅,以入國庫,備軍需。” 王綰作揖: “陛下,若真要在工商之上做文章,未必不可行。但是必須得國家大力把控,若要行商,必須官營,決不可允許私人經營。” 這是王綰的底線。 “祖宗之法,或可變通,萬萬不可全廢。百萬之軍不愿留者,可以逐之回故里,但是一旦發生戰爭,臣以為,祖宗之法,屆時再起。” 嬴政聽了這個,已經明白了該明白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