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回稟陛下,據臣當年所做的戶口簡冊,按照人口來算,原來當年天下太平,老年人所占天下人比重過大,將近十之有三,可因為常年戰爭,壯年人口減少,老年人口無有所養,嬰幼兒無人照料。以至于這些老人在過去十四年間紛紛去世,國中人數驟減。” 扶蘇聽到這,不免想起來了高中學過的地理人口金字塔圖形,因為戰爭的原因,壯年人口少,老年人口和婦女人口都比較大,但是只要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那些龐大的老年人口數字就會紛紛消失。一旦到了那個時候,國家總人口數量就會急劇下降。 這意味著,原本被迫當勞動力的那些底層民眾在凄風苦雨之中結束了苦澀的一生,而對于帝國來說,那些最后被壓榨的對象也倒下了。 如此看來,當初大秦帝國的分崩離析主要是因為戰后處理工作沒有做好,非但沒有停手,反而繼續耗用青壯年勞動力。 秦國先前七代君王,頻繁的發動戰爭,最后耗光了國中的所有精壯勞動力。而在戰爭結束之后,第十四年的時間點,秦國最后一點勞動力也經歷了秦國一統天下兼并戰爭二十年的時間,那些原本入伍時十幾歲到四十歲的人,又歷經了天下一統之后的十四年,三十、四十的人直接熬到五十、六十,而先前因為戰爭導致的低出生率問題也開始爆發,從前新生人口少,家中老年人口多,緊接著青壯年戰士,再加上徭役,到了這種情況系,必定是無數個家庭破裂。 所以姜溪一家是寡婦和女兒的這種情況,其實更是天下普遍的情況。 一個村寨里放眼望去,都是老弱婦孺。可更可怕的是,因為都是老弱婦孺,所以幼小的孩子根本活不下去。戰國時代出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易子而食,燒骨做飯。 這件事扶蘇以前不是沒有解決過,可是現實情況是按照這種基數,即便是始皇帝陵墓完成之后,放了四五十萬刑徒回家之后,但是他們的勞動年齡還是有限的…… 所以為什么中原是在漢武帝時期才趕跑了匈奴,實在是因為漢朝接替了秦朝之后,一直在收拾歷史遺留的爛攤子,以至于人口比重嚴重失衡,家庭破裂的現實狀況,一直等到一百年后,歷經三四代,才通過代際改變了歷史的狀況。 這么看來,如今天下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二世不由自主的捏了把汗,這是唯一讓他頭疼的問題,你無法改變現實人口基數。可是這種矛盾落在個體家庭身上,就是一生一世繁重的勞苦,甚至災難。 二世不由得道: “這件事恐怕是十萬火急的大事,老年人口比重過大,青壯年人口基數過小,嬰幼兒也無人養育。現在是帝國維持的時間越久,天下越發岌岌可危。” 秦二世時期在朝為官的人,一輩子都忘不了這一天,因為他們的皇帝和司寇竟然公然在朝堂上詛咒起了這個國家。仿佛早上的天子宗廟之禮根本只是敷衍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