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隔著山川流水,迥異的風土人情,大秦帝國就像是海上的一塊塊拼圖,如古沒有駿馬,這些拼圖只會散的更厲害。 現在朝中大勢已具,人人都在摩拳擦掌,齊心協力治理秦國,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控。 二世為了讓自己權威籠罩整個大秦帝國,為了讓新政順利進行,這突破口還是在科技。 這一天,關內百姓正在忙著秋收,而秦二世來到秦國咸陽城屯衛的馬廄圍場里。 少府隗吉陪伴在二世左右。 在眾目睽睽之下,秦二世走進了黑暗的馬廄,內里惡臭熏天。 這些看管馬廄的馬夫一個個都嚇壞了,他們沒想到,皇帝陛下居然會來這種地方。馬廄這種地方,就好比皇帝仆役的廁所。 所以秦二世的腳步踏入馬廄之時,不少苦役罪奴眼眶中盈滿了晶瑩的淚水。 隗吉待在秦二世旁邊,心中對陛下充滿佩服之情。 “臣以往聽說,圣人都是虛偽的人,如今與陛下朝夕相處,這才覺得這句話是錯的。” “這是何意?” “世間確實有堂堂正正活著的人,為民謀利,這種人被稱為圣人。可是后來有人不想為民做事,卻想著奴役百姓。于是這些人便假惺惺效仿圣人的作為,可是他們一邊抽打著百姓,一邊說著要愛惜民力。” “臣今日才明白,虛偽的并不是仁義這回事,也不是圣人。其實真正惡心的人是那些不愿意相信仁義,但是卻打著仁義的名義做事的人,這些人是真正虛偽的人。但是他們打著仁義的名號,卻做了骯臟的事情,玷污了仁義的污名。” “所以說孔夫子是真正的圣人,可惜后來有了其他人敗壞了仁義的名聲。” 隗吉,秦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世知道,秦法家流派的人最是不屑仁義禮智信,這是急功近利的表現,也是缺乏文治教化熏陶的緣故。 “看來隗上卿對朕以仁義治國的方略心有不滿啊?” 隗吉自然道: “咋秦國百年傳承的法家,到了陛下這里,突然改道要用儒家,舉朝上下都和微臣是一個心思。只是陛下用自己的行為向我等證明,陛下的仁義之名是陛下用新政換來的,而不是讓我等喊出來的。如今天下形勢漸漸安穩,那些叛逆盜賊都開始投鼠忌器,帝國必得太平。” 二世聽了,臉上卻是刀削般的冷酷。 “有些話,言不由衷,還是不要說出來好了。” 一眾侍臣都在旁邊偷笑,這馬匹拍的真是差勁極了。 隗吉微微變色,強作沒事人一樣。 二世在馬廄里轉了一圈,發現這些馬匹背上都光溜溜的,而且馬掌上也沒有保護的用具。 “為什么這些駿馬沒有配備馬鐙馬鞍?” 負責管理馬廄的人上前道: “回稟陛下,馬鐙馬鞍數量有限,平時都是輪換用馬鐙馬鞍的。今日調用的是另一批馬,所以馬鐙馬鞍都套在另一批馬上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