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地良心,徐多藝最看好的一直都是司理理。 倘若不是李云睿與林桃長得一模一樣,她就連被徐多藝選中的資格都沒有。 但是凡事就怕腦補,李云睿顯然就很擅長此道。 盡管李云睿想要盡快解決掉東夷,完成徐多藝的“考驗”,可北邊終究還有北齊虎視眈眈,她不可能調集大軍, 這才給司理理留出了寶貴的發展窗口。 不過李云睿腦補不到的是徐多藝特意將戰豆豆與海棠朵朵提升至宗師境,實則便是為了讓北齊和南慶互相牽制,從而讓司理理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東夷城的勢力在兩方圍剿中越來越大,如今近乎和齊慶兩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齊慶兩國的高層不是傻子,看到東夷城發展的如此迅猛,自然而然地想要學習東夷城的先進經驗。 其中最為積極的就是范閑,在林婉兒的調教下, 他已經晉入了九品, 再加上有五竹暗中相護,幾乎到了天下之大任其遨游的地步。 而且在人地矛盾解決之后,東夷方面更是敞開大門,歡迎各方人才進入。 等到范閑到了東夷的地盤上實地考察了一番,他也不得不承認在施政上司理理比他強得多,到處都是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景象。 東夷百姓的生活明顯比慶國百姓至少高上一個檔次,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教育,慶國簡直望塵莫及。 看了一圈回來,范閑感覺如果雙方按照這種節奏發展下去,慶國早晚有一天會湮滅在歷史之中。 所以范閑馬上找到李云睿,要求全面學習東夷,全面深化改革。 但是對于李云睿來說,這無疑是個艱難的抉擇,因為比起東夷,慶國上下的機構實在是太臃腫了,一旦全面大改, 需要付出多少代價,誰心里也沒底。 由此便能看出, 由上而下的改革真的是太難了,牽一發而動全身。 反觀司理理那邊,由于一開始底盤小、人口少,政令輕輕松松就能施行,再加上有先進的思想,東夷的勢力便如滾雪球般逐漸壯大,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 同樣沒有魄力做出這個決斷的還有戰豆豆,她那邊連表面上的君主立憲都沒有,若要全面學習東夷,那無疑是自斷前路。 就算她是宗師境界的皇帝,也不可能將所有士族門閥統統鎮壓,說不定到時候會直接逼反手下群臣。 不過戰豆豆倒是看到了東夷城強大的根本,在齊國境內也建立起類似于東夷的教育體系。 只可惜由于齊國人口眾多,糧食、肉類的相對產量較低,根本不可能供應的起全國的青少年學武,全民習武一事更是絕無可能。 徐多藝大概了解了這些,基本與他設想中差不多,他唯一沒有想到的就是慶帝居然死的這么早。 在他最先的設想中,李云睿還要先和慶帝斗一斗法,再與北齊打一打,消耗慶國的國力,為司理理留出足夠的發展時間。 一開始徐多藝覺得五年內司理理能夠讓東夷城在齊慶兩國的夾擊下站穩腳跟就不錯了,司理理的表現確實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 五年時間,司理理別說站穩腳跟了,她都開始反攻齊慶了,東夷城的地盤擴大了何止十倍。 徐多藝欣慰地點點頭,按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估計用不了二十年,司理理就能統一這整片大陸。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徐多藝到達東夷的地盤時聽到了一個足以改變三國態勢的消息。 四顧劍,死了。 當年四顧劍前去慶宮刺殺慶帝,不僅被斬斷了一條胳膊,身上也留下了不少暗傷。 這些年來,四顧劍亦為東夷的發展盡心竭力,殫精竭慮之下終是再難支撐,見東夷可以和北齊南慶鼎足而立,便欣慰地歸去了。 然而這么一來,三國間剛剛建立不久的平衡立刻便被打破。 慶帝被刺,天下只余八位宗師,其中東夷一方僅占兩位,四顧劍這一死,便只能靠司理理一人支撐,確實非常被動。 齊慶兩國自是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他們私下已經達成了協定,各出兩名宗師前去圍剿司理理,給東夷以致命一擊。 北齊方面毫無疑問出動的是苦荷、海棠朵朵師徒,南慶則是葉流云與林婉兒。 葉流云斷了一臂,實力大減,林婉兒常年居于宮中,亦無多少對敵經驗。 這倆人看上去是個弱雞組合,可其實南慶方面這是一次性派了三個宗師級戰力。 林婉兒既至,范閑又怎會不隨其一起,范閑到了,也就意味著五竹也來了。 如此,苦荷才沒有提出什么意見,即便葉流云和林婉兒發揮不出太多戰力,只要有五竹相助,那便足以對付司理理了。 盡管徐多藝并不知曉齊慶兩國的布置,卻也清楚司理理恐怕危險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