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張郃追擊三里然后收兵的命令傳達開來,等于告訴了所有參戰的幽州軍將士不要趕盡殺絕,也許普通的士卒無法理解,但是凡是到了軍司馬乃至校尉這一級別的軍官絕對不會不明白。 更重要的是,似乎是害怕軍官們會束手束腳,張郃還專門補充了一道命令,只要追擊不超過三里,其余一切行為皆由校尉以及部曲督決定,這就等于,在限定了范圍的同時,將具體行事的下放放到了部曲這一級別的中級軍官手中。 張郃下達了命令,同時將具體執行的權力下放到了校尉、都尉,軍司馬乃至軍候這一類中級軍官的手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張郃放松了注意力,相反,張郃集中精神,全力注視著整個戰場的點滴變化。 而張郃之所以要下達這么一個只給了限定,卻沒有給予方式和目的的命令,其意義就是要考驗一下他麾下這些士官學院首期畢業生的成色到底如何! 關于幽州士官學院,說實話,和田豫、趙云等支持派不同的是,張郃從最開始聽到這個想法的時候,就對于劉平要設立一個所專門的培養中低級軍官的士官學院的想法不以為然。 在張郃當時的觀念里,將優秀的低級軍校,轉為從軍隊中抽調,集中到士官學院中進行集中再培養,優秀的將校難道是培養能培養出來的么,那靠的更多的是天賦! 就如同他張郃自己一樣,十五歲開始從軍近十五年,從來沒有得到過什么指點,更沒有上過學,不還是到了今天名震河北的地步,劉平那所學校,除了勞民傷財,降低軍隊戰斗力之外根本就沒什么別的意義。 為了興建學院而調撥大量的錢糧和人工不說,那不關他張郃的事,但是剩下的內容就讓張郃頗為不滿了。 先是從十余萬幽州軍之中,優中選優的挑選了五十名經驗豐富,往往都有拿手絕活的老卒作為教官,然后又從幽州軍之中遴選了百名本來就非常優秀的低級軍官,以及百名在幾次戰事之中立下戰功的年輕士卒。 如果不是因為劉平是自己的老板,張郃甚至都有直接罵人的沖動,就算是這樣,出于對劉平的忠誠,張郃還是專門向劉平提出過反對意見。 事實上,支持劉平士官學院主張的人不少,如果田豫、張遼、趙云、高順,高覽都是堅定的支持者,但是如同張郃一樣觀點的人并不在少數,包括呂布,包括幽州軍的元老級人物閻柔,都秉持了和張郃類似的觀點。 不過所有的反對意見都在劉平的一力堅持之下,被壓制了下來,最終以田豫為院長的士官學院還是在劉平的重點投入之下成為了劉平所規劃的數所學院中,正式開學的第一所學院。 然而事實上,在劉平的大力扶持之下,士官學院的師資不僅僅只有那五十名老卒,凡是留在薊縣的將領,或者偶爾返回薊縣述職的將領,甚至包括張郃自己,都曾經去士官學院客串過老師。 當首批學院畢業生順利畢業之后,除了張郃等幾個死硬的反對派之外,各路將領紛紛加入了畢業生的搶奪戰,作為軍中最堅定的反對者,張郃對于趙云、張遼、乃至自己的老兄弟高覽,使盡渾身解數哄搶畢業生的行為嗤之以鼻。 然而率領三千騎兵出發之后,同行的幾天之中,張郃驚愕的發現,這支只有三千人的騎軍,校尉、都尉、軍司馬、軍候,甚至都伯、屯長,士官學院畢業生的人數竟然高達三十人之多! 要知道加上兩萬河內軍之后,劉平麾下步、騎軍的總兵力是接近十五萬人的,而士官學院首期的畢業生,即便是算上樓班也不過兩百零一人,正常情況下,每萬人也不過可以分配到十人而已! 這三千人之中,士官學院畢業生的比例簡直高得嚇人! 出于對于這些畢業生的不信任,張郃原本是極度不愿意帶領這樣一支,以士官學院畢業生為核心軍官體系的騎軍,去保護出使曹操的孫乾的,然而路途已經走到了一半,等他反應過來想要再去找劉平重新調派兵馬的時候時間已經完全來不及了。 到了最后,張郃只能捏著鼻子忍了,唯一讓張郃稍稍欣慰的是,不管怎么樣,好歹這些是正經的幽州軍兵馬,那些自己反感的畢業生也都是從幽州軍中選拔出去的,整體的素質和作風還有的。 雖然肯定不如自己一直帶著的兵馬順手和熟悉,但是再差也不會差到哪里去,至少保護一個孫乾的安全還是沒問題的,至于不順手,大不了自己多辛苦一點就是了。 但是,隨著行軍的進程,連續數日的強行軍的過程中,張郃對于這些士官學院畢業生的感官逐漸的被改變了,雖然對于他們真正作戰的時候能表現出多強的戰斗力無從判斷,但是這些經過了半年時間學習的家伙,在軍中操典的執行程度,以及行為的規范程度上絕對是可以稱得上一流的,這多多少少讓張郃安心不少。 從聽到來襲的馬蹄聲開始,張郃就沒有真正把來襲的敵軍當成真正的威脅,哪怕一直最普通的幽州軍騎兵,也不會懼怕那些與牧民們相差無幾的來襲者! 而現在,只是簡簡單單的常規操作,就已經奠定的勝局,這不禁讓張郃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想法,他想看看,自己麾下這三十名經過士官學院學習之后,重新分配到了軍中,并獲得提升,成為中級軍官的畢業生們,在面對真實戰局的時候,到底會給自己交出一份什么樣的答卷。 事實上,張郃“追擊三里”,以及“自行選擇目標”的兩道命令時同時傳遞到那些中級軍官們耳中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