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三十章 遼東叛軍-《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第(1/3)頁

    西安府,藍田縣。

    “嗚嗚,嗚嗚,不是我,不是我啊~”陳大藻泣不成聲的喊著,他想辯解,可錦衣衛哪里會給他辯解的機會。

    按照朱元璋的旨意,錦衣衛只管抓人,把人送到應天府詔獄去,至于詔獄是不是慈善機構,那就看皇帝的心情了。不過就是連駙馬都尉歐陽倫都被判處了秋后問斬,應天府衙門更是公開時間定在了十月二十三問斬歐陽倫。

    他一個小小的藍田縣令,莫說他了,便是他的上司,西安府布政使,一高官官都被拉下馬,正在押送應天詔獄的路隨著陳大藻的押送隊伍離開了藍田縣,當地百姓聚在起,大眼瞪小眼的看著對方道:“陳大人是個好官,怎么被錦衣衛這幫天殺的給抓了去?”

    “就是,陳大人是好官啊,他為我們殫精竭慮,修橋鋪路,兩年工夫,藍田縣的變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不行,陳大人這樣的好官,怎么能讓他被錦衣衛冤枉了,肯定是皇帝聽信讒言。”

    “我們上京告御狀去!”

    “對,上京告御狀!”

    一時間,人群中情緒激昂,似乎所有人都準備要去京師告御狀。

    他們的眼中,陳大藻是個好官,非常好的官,他們在藍田縣活了這么久,就沒見過這么好的官了。

    不貪,不腐,一心為公。

    如今竟然被錦衣衛的人抓了去。

    錦衣衛在天下的名聲如何,不用說就知道了。

    臭名昭著,能止小兒夜啼。

    陳大藻這一路上,經歷了什么,沒有人知道,顛沛流離的來到了應天府,被押進了錦衣衛詔獄。

    而和他一起進京的,還有三個人,兩男一女,跋山涉水從遙遠的西安府藍田縣,一路抵達京師。

    他們經歷的,更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過這一切,并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會在意。

    錦衣衛哪天不抓人?應天府進來幾個生面孔,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然而,這個世界,永遠不是平靜的,隨著大明在遼東的統治越發強盛,遼東平原的巨大產出,讓周邊勢力垂涎三尺。

    這個時候,女真部落出現了一個統領,海西女真,葉赫那拉氏和夏。

    大明朝廷在遼東開墾,自然撬動了當地建州女真的利益,而愛新覺羅氏雖然投靠了大明,接受大明的冊封,成為大明在遼東的一個衛。

    但愛新覺羅氏還有許多人,不愿意接受大明的統治,他們瞧瞧帶著遼東平原產出的高產作物,偷偷跑了出去。

    來到海西女真部的葉赫那拉氏的部落地區。

    在他們奉獻了大明在遼東的布防力量時,大明在遼東的軍事,直接被擺在了明面上,任君盤算。

    最終,葉赫那拉氏認為,以自己一己之力,無法撼動大明在遼東的二十萬大軍,經過一個多月的合縱連橫。

    葉赫那拉氏和夏,聯合了更北方的野人女真,還有處于建州衛的建州女真。

    原本愛新覺羅氏和葉赫那拉氏是世仇,在朱元璋發跡之前,他們雙方就多有戰斗,互有損傷。

    不過最后,愛新覺羅氏因為距離遼西走廊較近,率先步成為了大明在遼東的羈縻衛所,葉赫那拉氏如今也只是剛剛接受大明朝廷冊封不久。

    無論是對大明的真正實力,還是對大明的火器威力,都是非常不了解。

    他認為,拉攏三部女真一起反攻大明,搶下遼東平原,他們就可以高枕無憂的成為這片土地的王者。

    而愛新覺羅氏在接到葉赫那拉氏和夏的邀請時,他是拒絕的,抗拒的,畏懼的,他就在大明的兵峰前。

    對于大明的軍事實力,還是有一定了解。

    但在半個月的游說中,和夏愿意用平分的方式,來瓜分整個遼東平原地區,同樣,親眼目睹了遼東平原的海量產出,讓愛新覺羅氏的一眾貴族們,眼饞的很。

    他們幾經盤算,糾集部眾共七萬人,率先解決了大明在建州衛的駐兵,搶奪了建州衛的控制權,并且洗劫了大明的糧庫。

    無數的糧食,被他們糟蹋殆盡。

    而方世玉此時還在詹事府處理著屬于他的工作。

    忙碌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送信各國的使臣,已經從應天府出發,前往周邊藩屬各國,讓他們準備好洪武二十七年的朝貢,而安靜的時光,隨著一匹駿馬沖進京師,宣告破碎。

    李傳習慌慌張張的出現在東宮,站在詹事府的門口道:“殿下,殿下!”

    “李公公?什么事?”方世玉遲疑道。

    李傳習道:“陛下,陛下!!!”

    “老朱頭?老朱頭怎么了?”方世玉一把拉住了李傳習手臂神情激動道。

    李傳習道:“陛下,陛下他讓殿下,趕往武英殿議事!”

    方世玉目光疑慮,緩緩松了口氣,他還以為老朱頭出事了呢,然而轉念,方世玉遲疑道:“武英殿?陛下怎么去那里了?”

    蝸居乾清宮多年的朱元璋,突然出現在武英殿,而且還是召方世玉去議事,這怎么看都透露著不尋常的氣息。

    李傳習道:“海西女真反叛,糾集部眾七萬人,聯合遼東的建州女真,北方的野人女真,進攻遼東平原!”

    “燒殺搶掠,劫掠無度!”

    話音未落,方世玉邊跑邊問道:“遼東三衛大軍二十萬,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火器彈藥充沛,怎么會讓幾萬的野人造反?”

    不等方世玉說罷,李傳習道:“殿下去了就知道了,奴婢知道的也不多!”

    武英殿。

    方世玉氣喘吁吁的出現在武英殿時,整個武英殿,只有朱元璋和徐輝祖,常茂三人。

    見到方世玉,常茂開口道:“先生!”

    “陛下,出什么事了?”方世玉心中雖然有所了解,可終究他不看兵事,還是要向老朱頭詢問的。

    不然的話,李傳習可就要倒霉了。

    敢把老朱頭的事情,傳出去。

    今天能告訴方世玉,是不是明天就能告訴外臣?

    朱元璋看著地圖道:“遼東三部女真復叛,破壞農田無數。”

    方世玉見狀,直接開口說道:“遼東那么多兵馬,怎么能讓女真叛亂了?”說話間,方世玉用力咳嗽著。

    真的是大喘氣了,遼東駐軍二十萬,讓幾萬人的女真造反了?還破壞了大量農田,這特么不是鬧笑話么?

    朱元璋道:“女真勾結時間已久,突然反叛,守軍防備不及,這才讓女真搶去了許多糧食。”

    “陛下認為應該怎么辦?”方世玉平靜道,北方越來越冷,大明在遼東的發展各方勢力都眼饞。

    那么大的糧倉,誰都會眼饞的,只是能力是否可以從大明手里搶去就是了。

    顯然,目前并沒有哪個勢力,可以威脅大明在遼東的統治

    只是女真的叛亂,確實應該縝密對待,不能視之等閑。

    朱元璋平心靜氣的說道:“讓你來,主要就是聽聽你的想法,你盡管暢所欲言。”

    “出兵剿滅,嚴酷鎮壓,若是防抗過重,孫兒建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方世玉目光堅毅。

    對待女真,朱元璋不解決,他也要解決了,如果說當年老朱頭讓劉伯溫砍斷龍脈的傳說是真的。

    那方世玉就要把最后一條龍脈也給斷了,從根源上拔起

    今天犁庭掃穴,把女真滅一次三百年后,就算出現了努爾哈赤,女真的人口也難以發展起來。

    朱元璋面色沉著,嘆息一聲道:“你為何如此說?”

    “這難道不是應該的嗎?他們反叛朝廷,搶奪糧食,殺我朝官兵,聚集數萬之眾,他們想干什么?”

    “自立為王?”方世玉聳了聳肩道。

    自立為王,大明肯定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現,這不符合大明的統治利益,便是草原勢力,方世玉都在找解決辦法,想要把整個草原吞下去。

    更遑論是遼東了。

    哪里自古就是中原不可分割的領土。

    方世玉話音落罷,常茂躬身道:“陛下,臣愿前往,討伐不臣。”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不用了。”

    方世玉連忙開口道:“陛下,養虎為患啊。現在不解決,日后就更不好解決了。”

    “遼東女真本就是漁獵野人,他們不事生產,不懂耕種,天氣越來越冷,北方物資匱乏,他們想要吃飯,就會南侵。”

    方世玉言辭激烈,氣候好的時候,老天爺賞飯吃,北方就相安無事,一旦小冰河期越來越近,地球越來越冷。

    北方的戰事就會不斷。

    如今又機會一舉殲滅了遼東的亂子,雖然會導致遼東的糧產銳減,但大不了等日后在遺民過去就是了。

    寧肯滅了整個女真,方世玉也不要讓遼東存在隱患。

    朱元璋道:“女真拿著破刀,木棍,打了個出其不意,仗著人數,讓他們搶了不少糧食,不過遼東各衛回援,已經將女真諸部七萬人都給包圍了。”

    “女真投降了。”

    朱元璋面色平靜如常,不見一點波瀾,似乎這一切,就應該是這樣的。

    方世玉緩了口氣,嘆息道:“我還以為怎么樣了呢!”

    “你還以為,遼東的二十萬大軍,是擺設了是不是?”朱元璋瞥了一眼,遼東的二十萬大軍,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他們擋住了蒙古部落的東侵,阻斷了遼東和蒙古之間互通,讓蒙古徹底成為了沒有外援,被步步蠶食的游牧部落。朱元璋對草原的政策,一直沒有放松過,大明的邊軍,每年都會向北侵襲數十公里的距離,并且駐扎,設立軍事基而這兩年,因為要定都北平,邊軍的動作就更快了些。

    直接造成北方的游牧生存空間急劇壓縮。

    方世玉道:“那倒沒有,就是有點想不通,遼東三部女真,腦子是不是鞋拔子做的,怎么能蠢到這個地步?”

    大明在遼東的兵峰,一直都是以強盛著稱,對于遼東的掌控力,控制力也是極為嚴格。

    隨著遷都的事情塵埃落定,大明對遼東的開發,更是不留余力。

    而遼東的三部女真,竟然會傻到在這個時候,拿著破銅爛鐵,拿著木棍,和大明的火器部隊抗衡。

    便是他們神通廣大,詭計多端,打退了遼東的二十萬大軍,大明隨時可以繼續開赴五十萬大軍前往遼東平叛。

    想要竊據遼東,那不是做夢一樣?

    朝廷在泰安府投入超過一萬萬兩銀子,遼東出現個女真大部落,直接威脅京師的安全,只要大明還有遷都的決心,就絕不可能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只顧財帛動人心。遼東的產出有目共睹,李成桂還上書,希望能要遼東的鐵嶺衛呢!”朱元璋將李成桂的手書遞給了方世玉。

    “這不是癡心妄想嘛,他們現在的國境范圍,就是最好的,兒臣回去會讓慶慎寫家書,大明的土地,都是祖宗傳承下來的,豈能假手他人。”

    不過這倒是說明了一個問題。

    方世玉看了一眼,李成桂想要鐵嶺衛,也是基于朝鮮的國家利益訴求,但大明是肯定不能給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