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術前討論之陸成-《醫生從開掛開始》
第(3/3)頁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癥的定義就是不明原因,或許與免疫相關所致的血小板水平減少,可導致全身各處的滲血,其中又以牙齦出血最為常見。”
“可我們要注意的一點是,血小板的四大基本功能。”
“一,粘附,二,凝集,三,釋放,四,收縮。”
“在血管損傷的時候,血小板會粘附在損傷的血管或是毛細血管處,并凝集,釋放各種促凝血因子,最后收縮來達到止血的目的。”
“但事實是,血小板對于止血的功能,只是凝血的一部分。”
“凝血系統最主要的還是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統相關的凝血因子。”
“有這些凝血因子和凝血酶促進纖維蛋白形成多聚體,才是我們身體內凝血和達到止血目的的關鍵。”
陸成說到這里,稍微頓了頓,這些都是醫學生理學的基本常識,而接下來,才是他最主要的解釋:
“我們可以發現,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病人,凝血系統是正常的,所以他們的外源性和內源性凝血途徑都是正常的,這說明他們的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形成的時間,都是正常的。”
“并且,我們還可以發現,有文獻支持在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中,血小板的正常水平,可能對患者的凝血時間的影響,并不會很大。”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到。”
“在任何關節置換病人的術后,為了預防雙下肢血栓形成,我們都會預防性地抗凝,臨床上最常用的就是低分子肝素。”
“同樣,我們也要注意到,即便是在正常的病人中,使用了低分子肝素鈉,也可以至血小板減少癥的出現,而且,即便出現的幾率很小,但他也是真實存在的。”
“在我們提及的血小板減少癥的病人中,術后也肯定會使用肝素鈉來預防性抗凝,以減少并發癥。”
“我通過統計學方法,得出來的規律是。”
“目前文獻上出現的所有血小板減少癥的病人,在術后出現和血小板減少癥相關的并發癥的幾率,與正常人使用了肝素鈉后所致的并發癥,并沒有太大區別。”
“而當前所報導的術前血小板水平是34,因此,我們說不定可以把這個術前水平,還可以壓低一點,我只是保守估計到了30。”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