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明現在并不追求藩屬國之類的存在,大明更加希望和世界上的諸多國家實現友好往來,大明對于名分這一類的東西已經不再追求了。 對此,那波羅帝悉都感到意外,但是對方既然這樣說了,他也沒必要上桿子求著人家做藩屬國,現在只要明軍大部隊從邊境撤退,那么他就愿意和明國進行一系列友好往來。 宋祥希表示非常高興,并且以大明國的名義向那波羅帝悉都贈送國禮。 接下來的日子里,宋祥希和那波羅帝悉都進行了比較深入的交流,也在那波羅帝悉都的安排下游歷了都城周邊地區的山山水水,還有一系列壯麗的佛寺建筑。 那波羅帝悉都自豪于他的這些奇觀建筑,認為這些奇觀建筑代表了他的國家的強大與興盛,并且向眾佛表達了信仰的虔誠,一定可以由此得到眾佛的庇佑。 宋祥希對于佛道之類的沒有任何興趣,他禮節性的稱贊這些廟宇建筑的壯美與奢華,對鍍金和純金打造的奢華佛像也是極力稱贊,看上去非常喜歡這一切,實際上則頗為不屑。 他的眼光放在了尚未徹底完成的寺廟建筑群落工地上的那些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苦工身上。 他們沒有足以遮蔽身體的衣服,也很明顯沒有得到足以飽腹的食物,更不可能得到足夠他們生活的工錢,卻要為此承擔如此龐大而辛苦的重體力勞動。 男人,女人,老人,孩童,看著那些最多只有四五歲卻一樣被驅使著和大人們一起馱運建材的孩童,他只覺得內心一陣一陣的不舒服。 這讓他不由得不想到過去的歲月里被中國的封建統治者們驅使著付出辛苦勞動的貧苦民眾們,包括曾經給地主家做苦工的年幼的自己。 現在,蘇詠霖建立了大明民主共和國,結束了中國民眾的苦難,而眼前的這一切告訴他,這個世界上的苦難還遠遠沒有消失。 世界革命果然是應該推進的。 如此深重的苦難壓在身上,這片崇佛的土地上又如何沒有革命的土壤和火苗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