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誰拯救了德國工業-《帝國霸主》
第(1/3)頁
李樂的要求被譚克博士接受,現在的譚克博士簡直就是李樂的腦殘粉,對李樂崇拜的無以復加。
在李樂提出了有關飛機設計的幾個關鍵點的時候,譚克簡直就把李樂看作是武器設計方面的天才。
搞武器設計,創意也好,技術也罷,這些往往都不是最耗費時間的,真正讓所有設計師們頭疼的,相反卻是最容易讓人忽略的亮個關鍵步驟。
這兩個關鍵步驟,就是實踐和積累經驗的過程!比起異想天開的創意,還有技術創新來,痛苦的實踐和經驗積累,才是真正考驗設計的過程。
就比如說,開發火槍并不困難,想出火槍這個想法來也相對來說簡單,最難的是積累起運用火槍的經驗,并且實踐出三段射擊這種戰術的這個過程。
軸心國在窮途末路的日子里,誕生過很多很多異想天開的想法,這些想法被后來證明都是很有意思的創造,思路也非常大膽。
可是這些武器都沒有證明自己的機會,一方面是物資短缺,另一方面就是因為誰也不知道這種武器究竟好不好用!
日本開發出來過防空火箭發射器,想要用短時間內在一個方向上投送密集的火箭彈,來防御敵機對戰艦的攻擊。
如此想法聽起來似乎是比高射炮更壯觀,并且應該更有效的武器不是么?可是實戰之中這種武器卻并沒有發揮什么改天換地的效能。
實際上這就是典型的有創新有技術,卻因為缺乏實戰檢驗,誕生出來的拍腦門決定的并不合適戰場的武器。
德國在戰爭后期一心發展的重型坦克,還有那種火箭發動機推動的攔截戰斗機,都是在這種沒有實踐和經驗的前提下,搞出來的看似變態實際上沒有作用的垃圾!
李樂對德國工業的指導作用,正好彌補了十年寶貴的實踐經驗基礎!這是德國工業最缺少的,也是無論德國工業底蘊多強,都無法彌補的缺陷!
他可以提前幾個月的時間讓更好用的F-190A戰斗機服役作戰,就能讓TA-152戰斗機提前兩年出現在德國的天空上!
同樣的,他可以讓ME-262用上更可靠的發動機,在43年就發揮出噴氣式戰斗機的代差優勢來。
甚至他可以讓德國陸軍結束坑爹的20種型號坦克在前線作戰的狀態,讓德國的工廠提前開始量產時代。
那些被分散的,如同手工作坊一樣的德國武器生產工廠,每一個工廠生產兩三種武器,年產一千臺汽車這樣的效率,都將被一一糾正過來。
最終這些被分散到3000種武器生產上的工人,將被集結起來,為100種武器工作——效率將會提高到驚人的程度,甚至堪比產能變態的美國!
只要原材料跟得上消耗的速度,德國的工業底子可并不比美國薄多少,整合了歐洲工業的德國,誰說不能與美國一戰?
正是因為看到了李樂在關鍵方面上的獨到眼光,譚克才如此看重李樂的要求和意見。
作為一名戰斗機設計師,譚克很輕易的就意識到,有了元首希特勒的意見,他的團隊將會少走很多彎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