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新兵與新武器-《帝國霸主》
第(3/3)頁
雖然采用大規模量產改進工藝之后,STG-44量產型突擊步槍射擊精度有所下降,不過依舊可以保證在300米到350米距離上的有效性。
作為一款武器來說,它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利器。采用中間型威力步槍彈藥的創舉,賦予了這支武器無與倫比的“通用性”。
在200米到400米的正常交戰距離上,這支武器讓士兵可以精準的射擊,殺死敵人。
而在更近距離的險惡作戰環境下,它的持續射擊功能,保證了火力的延續性。比起單發的毛瑟98K步槍來,它擁有很多性能優勢。
陸軍方面圍繞著這種新的武器,出現了使用方面的巨大分歧。爭論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在步兵班里究竟配備多少支STG-44突擊步槍。
保守派的指揮官們認為,一個步兵班配備一支到兩支這樣的武器就已經足夠了。
激進一些的指揮官則認為,至少應該配備四支以上的STG-44突擊步槍,在火力讓碾壓潛在的敵人。
最終保守派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讓他們勝出的原因并非戰術,而是STG-44突擊步槍自身的產能。
即便委托給比利時還有荷蘭等工廠制造,可是STG-44的產能卻依舊不能滿足換裝要求。
3萬支STG-44突擊步槍剛剛生產出來,就被許許多多的部隊瓜分一空。一個步兵班能分到1支,都已經算是運氣爆棚了。
傘兵部隊是空軍直轄,有戈林這個帝國元帥的支持,所以拿到了大頭。不過陸軍方面也沒松口,拿出了20萬支的訂單.
實際上,20萬支的訂單也不多,這種武器實際上的需求量,應該有100萬支甚至更多。如果算上可能的消耗的話,200萬支甚至300萬支的需求量都完全可以保證。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下,要一百萬支STG-44突擊步槍,和要10萬支沒有任何區別——反正都是供不應求,反正都是數量不足。
陸軍方面拿走了1萬支這樣的武器,也只是裝備了1萬個步兵班罷了,普及程度才勉強覆蓋了12萬人。
事實上陸軍在東線正在動員部署的兵力,計劃中超過300萬人,STG-44突擊步槍的需求缺口,至少要30萬以上。
這還僅僅只是一個步兵班裝備一只槍的情況,如果一個步兵班裝備三支,那這個數字就要提高三倍。
同樣供不應求的武器,似乎都是元首提議生產出來的,很多還是元首親自提出的概念,或者主導設計的!
比如說廣受步兵們好評的反坦克火箭筒,也就是鐵拳火箭筒,現在也成了好東西。
因為在馬耳他島攻堅戰上,這種火箭筒為傘兵提供了直接火力支援。在摧毀敵人堡壘和驅逐建筑物內守軍的戰斗中,鐵拳均表現出色。
所以傘兵在之后,就提出要裝備至少1萬具這樣的火箭筒。陸軍在測試之后也對這種武器贊不絕口,同樣提出了要裝備5萬具的要求。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