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節(jié) 主公-《烽皇》
第(3/3)頁
武將們雖然不會介入刺史府內(nèi)人事安排,但是毫無疑問未來軍隊和刺史府也會打交道,他們也同樣對未來刺史府官員的構成充滿好奇。
江烽提到了陳蔚,杜拓,崔尚,也就意味著未來澮州刺史府里三巨頭格局成型了,陳蔚可能會擔任長史,杜拓則要擔任錄事參軍,而崔尚則會擔任司馬一職。
進入晚唐之后,地方行政官制體系出現(xiàn)了瓦解和混亂的局面,尤其是藩鎮(zhèn)格局的出現(xiàn),更使得各個藩閥在建立起隸屬于自己的官吏體系時各有側重,都會根據(jù)自己喜好和需要來有所選擇,這也使得各地都迎來了一個嬗變的格局。
像以世家望族出身的藩閥,自然會選擇側重于文官體系來作為自己輔佐,比如南陽。
而像大梁這類武人出身的藩閥,則更傾向于武人當權,那么軍官體系則更強,但到了后期隨著大梁控制范圍擴大,對于政務體系管理的要求更高,文武格局便逐漸趨于平衡。
而像在大晉、泰寧、淮北這些體系中,仍然是武官體系占據(jù)絕對上風,在江烽看來這也是這些武夫當?shù)赖能娛抡嗳狈εc大梁這種更為平衡的藩閥爭鋒的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缺乏有效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經(jīng)濟上。
作為歷史系畢業(yè)的江烽,對于唐代的行政管理體制并不陌生,初中唐和晚唐的管理模式有較大的差別,像司馬這種官員在初中唐還是很吃香的,但放在晚唐就是貶官的最佳去處了,而且基本上是虛化,不參與實務,但在澮州肯定不會這樣。
陳蔚和杜拓會作為自己在澮州政務處理上的主要助手,而崔尚作為司馬則會成為自己總攬軍務的主要臂助。
江烽并不打算讓武將們過多的介入地方事務。
在他看來,一個處于發(fā)展壯大期的澮州乃至光州政權,武將們要做的就是訓練好軍隊,提升好自己實力,積極謀劃開疆拓土,其他事務應該更多的交給更為專業(yè)的政務官員來處理。
江烽這番話一出口,陳蔚和崔尚都是趕緊躬身:“謹遵主公之令,我等下來立即會就各曹判司人選進行商議,報請主公批準。”
一聲“主公”,讓一干武將們身體都是微微一抖,雖然長安使者尚未到來,但是毫無疑問詔令一到,就會確立江烽的身份位置了。
哪怕澮州很小,不到十萬戶的中州而已,但中州也是州,作為一州刺史,在這個時代,也就意味著可以開府建牙,當?shù)闷鹨宦曋鞴恕?未完待續(x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