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話說唐王墜色不朝,上表無回。 眾臣聚金鑾殿,鳴隆景。唐王已有月余,未上早朝也。 宮門外鼓聲不熄,唐王甚是不悅,整裝至金殿,擺官賀畢。 唐王下旨曰:“有事速啟奏,無事退朝。” 言未畢,右首出一人,上奉奏折曰:“臣有本啟奏” 唐王觀之,乃先皇老臣尚書陸贄是也。侍官接奏折,展唐王龍案,唐王三千愁絲系胡姬,只思速回西宮,無心悅奏折,推一側曰:“陸卿有何事,速言之” 陸贄曰:“老臣觀古今帝王敗亡者,夏、桀筑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復造夜宮,敗于鳴條。 商紂王砌摘星樓,兵敗牧野。 周幽王筑瓊臺,身亡驪山。皇上今復筑瓊樓,此乃勞民傷財,失民心也。 前人之敗,猶如鴻溝可見,皇上何故視而不見也。 愿皇上罷作瓊樓,體恤百姓,勤勉主政,遠奸臣,近忠臣,禍可免也。” 唐王大怒曰:“汝豈敢使朕,于敗國之君并論,置朕于何地也,朕乃天下之共主,天下皆朕之天下,造樓閣有何不可,汝言語辱朕,罪當誅也,念其先皇舊臣,免死罪,罷官職,貶為庶民,速退去。” 陸贄長嘆一聲,拜謝不殺之恩,退出金殿,犒勞還鄉。 高城暮云故人去,天際望斷愁西風。 柔情幾許孤枕眠,月上西樓憑欄桿。 右首下側,又出一大臣上前行禮,曰:“老臣有奏。” 唐王觀之。亦先朝舊臣,太子少卿王丕也。 唐王曰:“卿有何言。” 王丕曰:“臣聞明君,戒酒色棄奢靡,普德為民,修道威臣,勤政禮度,憂民之勞,愛臣之節,明察秋毫,畏服四夷也。 自堯舜禹治水,嘗百草而有夏國四百七十一年。成湯救黎民之苦,聘大賢伊尹,伐暴桀,即天子位,建商朝,享國六百四十年。 周文王,勞百姓之憂,請賢相姜子牙,奠基周朝八百年基業。皇上不曉明主而順敗君之路,有亡國之危也,望皇上明鑒。” 唐王大怒曰:“妖言惑眾,辱朕甚也,拿逆臣王丕,拉出午門重杖四十。” 侍官壓王丕出金殿,右首下側,又出一人,大聲曰:“皇上明鑒,臣有諫言。” 唐王觀之,先朝舊臣,中諫大夫呂溫。唐王曰:“汝有何言?” 呂溫曰:“自古害女色者上之君王,下之百姓,無數也,廢宗廟而性命無,古之女色可遺,今之高宗李治寵武則天,幾近亡國,玄宗李隆基愛楊玉環,有安史之亂,奔走田野。 此如昨日之事,猶可鑒也,今皇上在位不過三載,盡忘正陽殿下之言。 諸將悍馬功勞,跌入粉坑而不覺,廢政半載不設朝,聽信奸臣胡班巧言,擾亂朝綱,勞民逐賢,此乃亡國之兆,我王速廢西宮,斬奸臣胡班于午門,勤勉修正,廣施恩德,禍可免之,我王明鑒。” 方言畢,胡如意上前跪拜,淚如雨下,使衣袖連連,擦拭雙眼,泣訴唐王曰:“皇上明察,臣辛得皇上后愛,克盡職守,謹慎行使,日夜思報皇上恩德,未料眾臣所嫉妒也,望皇上為臣明之。” 呂溫怒曰:“奸賊,使女色誘皇上,左右讒言,敗壞朝綱,欲覆唐室。吾觀汝非幽州人,恐遼國奸細也。” 胡班大叫冤枉,唐王聞呂溫,言其上下丑事,面熱羞恥,怒曰:“皆亂臣陸質一黨也,速拿逆臣呂溫午門戰首示眾,在有諫者同罪論處。” 侍官拿呂溫午門斬首。 眾臣無人敢復諫也,惜哉一朝棄三臣,豈不知,禍亂將至也。 詩曰: 三言五語君不醒,花邊問柳左徘徊。 諂媚酒色坐上賓,逐鹿忠臣效死節。 秋蟬鳴稀草木殘,江水凄涼孤雁飛。 蕭風不識美人志,鬼哭狼嚎云蔽日。 長安城,西門外,西出五里,胡如意造瓊樓。寫告貼文,高賞工錢,引誘百姓,大興土木,使其二子領兵,督工筑樓。 初始開建,百姓勞作,賞些銀兩,寄給溫飽,過二月不發工錢,減食半飽,稀飯充饑,延長工時。 在后來減一餐,一日二餐,分文無發,不得食物。 國庫出黃金如流水,胡氏父子貪污金銀,使車載之,充其府庫,堆積如山。 百姓空腹無力不能行走,胡氏兄弟率鷹犬之士,鞭打恐嚇,勞作苦力。 百姓手腳缺失,疾病纏身,傷者眾多,勞死無數,哀聲四起,伸冤無門,眾百姓聚秦孝府門外哭訴。 秦極至府門謂眾曰:“眾鄉親,且止哭喊也。吾往觀之,若真如此,必為眾討公平也。” 眾從之。遂秦極左右帶張桓楚、羅玉、程虎、尉遲江雨領親兵五百,至瓊樓營地觀之。 只見幾萬夫丁,哀鴻遍野,衣衫不全,皮裹筋骨,無力行走,苦受水火之苦也。秦極大怒,命侍官曰:“傳胡班父子來見之。” 侍官領命往傳胡如意。胡如意聞元帥秦極有令召見。 雖心不悅,不敢怠慢,攜二子,來見秦極躬身行禮,曰:“元帥招胡班,有何指令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