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又是張宏第一個拿起來嘗,他小心翼翼倒向碗中,沒有倒太多,一口喝掉。 隨后他的眼睛頓時一亮。 “甜??!” 當然甜,不過這個時候的甜,其實和后世的甜,相差很大,然而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依舊是極其難以品嘗到的滋味了。 如果要吃甜的,最方便的就是去找三個地點,第一個就是果樹,第二個是的蜜蜂巢,第三個就是狗熊窩。 前兩個可能不是那么好找,但是你只要找到第三個,基本上前兩個都能找到,而且還不必擔心蜜蜂的追殺,于是,在上古時代就出現了很多的“屠熊勇士”。 不僅要殺了大熊,還要霸占他的蜂蜜,搶走他的果子。 相比之前大家路過的西南好客狗熊洞,可以看出,好客的狗熊確實是很窮,家里只有清水沒有蜂蜜,不過現在它搬家了..... “這是什么呢?” 張宏心中就像是有十只貍在撓抓,妘載則是拍拍那個陶罐:“這就是蔗漿,也叫諸柘?!? 西周的時候,飴糖被制作出來,主要原料就是麥子,因為在帝嚳至堯的這段時間,麥子從小亞細亞傳到中原,迅速在北方被人們耕作,到了西周的時候,麥已經是很常見的谷物,甚至一度代替了五谷中某個倒霉蛋的位置....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是《詩經》中的古詩。 而南方因為不好種植麥子,多種稻谷,所以機智的楚國人就找到了一種名叫做“諸柘”的玩意,也就是野生甘蔗,而因為沒有人族的培育,這時候的甘蔗,甜味并沒有那么大... 不過榨汁之后,那甘蔗漿其實味道也還不錯,楚國的貴族都好這一口,從這個時候開始,楚地就有培育甘蔗的行為了,不過培育的不多,畢竟春秋戰國,谷物才是根本,大部分的田地當然要拉去種谷物,不可能給甘蔗留下太多的耕地,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甘蔗實在是太容易獲取了。 所以種植甘蔗的行為,只是小部分人在做。 楚辭《招魂》有言:“胹鱉炮羔,有柘漿些?!? 而真正的大白糖,唐代才出現,而且渾濁,精白糖要到明朝嘉靖年間了,那時候的有錢人,要用兩盞酥油加白糖去熬牛奶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