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安陵君深知唐且為人,自然對唐且的話深信不疑,立刻驚愕的說道:“你說什么?秦王不要安陵呢?” 本來,安陵君就是害怕秦國乘機奪了他的國家。 可是此時一見唐且如此一說,怕是這其中發生了許多事,心頭反而又出現了石頭。 唐且隨即,將他如何逼迫嬴政。 嬴政如何對待他,他又在寢宮修養傷勢,盡數說了出來,期間,淚如雨下,感染動人。 讓章邯,安陵君,以及臣子們,都感動不已。 唐且跪地說道:“士為知己者死,唐且深受安陵君之厚恩,不敢答應秦王,在秦為官,如今,只求安陵君知曉,當今秦王,乃是天下仁義之最也,秦王本就深處天下斡旋之中,悠悠眾口千萬不可計量,被天下人詬病,重傷,我等豈有不辯?此皆為道聽途說,若換作我等,還能比秦王做的好?這樣的秦王,豈有不一統天下的道理?安陵若是不助秦,豈不是違背天意呼。” 眾人明白過來了。 秦王確實沒有下達詔令。 而是因為心中有愧,弄傷了唐且。 可是,若是做做樣子,收買人心,這不可能啊? 為什么要收買唐且的人心,直接的目的就是早日得到安陵,這才有動機啊。 可是,秦王偏偏因為愧疚,就是不想要安陵,直接將唐且給留在寢宮,為什么?因為這是大王的真性情啊。 是真的愧疚啊。 眾人聽來,能不動容,安陵君聽來能不動容? 章邯感慨道:“我大秦的當今君王,何等品性,我等深知,如今聽先生一言,更是讓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恨不得肝腦涂地。” 唐且激動的道:“秦王對我這個外臣都尚且如此,何況對自己的臣子,安陵君,秦王雖因愧而不下令,但安陵豈能無動于衷。” 一時間。 安陵的臣子們也想早日結束這心頭之患。 立刻紛紛勸言說道:“君上,何須猶豫,如今,秦國已然在安陵困了兩月,期間,未辱安陵一分一毫,百姓更無收到半點紛擾,可見秦國大仁大義,我等豈能以怨報德。” “兵貴神速,戰機不可失,好在如今,楚國尚未準備完畢,懇請安陵君將安陵暫借秦國。” 安陵君看著面前一干臣子。 道:“本君又豈是那種不識大體之人,能讓唐且去秦,你們也應知本君的心意,本君躊躇不言,并非不愿借地,而是感慨于先生的話語,我與先生相識相知二十年,深知先生目光卓遠,遠勝本君,安陵也是多虧了先生才能存于今日,能讓先生如此贊揚的秦王,必是天下人杰,借地與其,有何難?本君只是感懷,秦王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本君卻是無緣一見。” 眾人一聽,頓時大喜不已。 連連道君上英明。 章邯聽到這里,也算終于撥云見日。 安陵君的話,無疑是定了最后的班調。 李信終于激動的汗毛豎起,當即,安陵君親自來到了秦國的大營,雖然沒有詔令,但是安陵君主動的將秦軍帶進了安陵。 建立大倉,修建壁壘! 安陵的百姓紛紛自發加入,可謂軍民同心。 整個安陵被一片黑壓壓的海洋給圍繞。 四野紛紛大吼:“報效秦王!!報效大秦!!” 唐且和安陵君,策馬在四處巡視,聽到這些聲音,心中也是萬般波瀾,二人相互一視,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 …… 秦國,安陵如此大的動作不說。 當項梁眺望著安凌的時候,便已然知曉了秦國南下已然成為必然,不敢耽擱,直接越過了汝陰,進入到了壽春。 楚國朝堂上被烏云所籠罩。 李嫣嫣梨花帶雨的坐在王座上,不時的抽泣聲平添了幾分凄涼。 李園更是氣得怒視王階下的項梁,怒斥其此前信誓旦旦的說可以說動安陵君,此次,安陵君更是直接將安陵給了秦國。 年輕的項梁頗為難堪,竭力平靜著心緒,也沒有說一句話。 李園沉痛說道:“強敵已然逼近國門,諸位應該知道,戰爭豈非兒戲,事到如今,諸位可有后續之方略?” 無人說話。 大家都不由看向羞愧的項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