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都是以奔襲戰為展示之才。 西羌匈奴都是騎兵居多。 若是李信為將,定可大舉建功,這個道理,不難明白。 嬴政面無表情,說道:“國尉如此說,不怕壞我秦法?” 尉繚接著說道:“臣以為,啟用李信,不以為壞法。” “為何?” “秦軍新起,大將多為新銳,滅國之戰,更是五百年未曾經歷之存亡大戰,我軍摸索而戰,付出代價實屬必然,偶有閃失更是在所難免,法以強國,法以愛民,此商君之言也,若敗戰必殺將,則將能有幾人存?將之不存,國以何強?民何以安?天下有戰以來,如兵圣孫臏,武安君白起,武國公蘇劫,這般終身不敗者,仔細一看,兩百年出一人,豈是萬中無一可以描述的清楚由來!” “然而,常戰之將,勝多敗少足矣,春秋之世,秦軍東出大敗,穆公不殺孟,西,白三將而最終稱霸,今日秦國要一統天下,豈能無如此胸懷?” 嬴政驀然怔目。 李信已然淚流滿面。 嬴政緩緩說道:“國尉之論,寡人贊同!!!” 舉殿異口同聲:“國尉之論,臣等贊同!” 嬴政哈哈大笑,看到已然淚流滿目,卻更加目光堅定的李信,說道:“隴西郡守說過幾次,隴西將軍阮翁仲勇猛絕倫,只是運籌稍差,若是小戰,寡人信得過甕仲,然則,此次匈奴西羌聯兵大進,隴西一旦有失,關中立見危機,故此,寡人也想到了李信,李信,寡人欲讓你為隴西封疆大將,替寡人護衛秦國的龍興之地,你當如何?” 李信一抹眼淚,來到殿中,三叩在地,道:“李氏一族,誓死為大秦,守護隴西!!” 歷史上。 李信敗了之后,沒有身死。 這無疑是一個疑惑,然而,更讓人意外的是,誰也不知李信去了哪里。 太史公和資治通鑒都沒有記載。 唯有后來,通過其后人李廣。 追溯起源,得知李信終身捍衛秦國的西境,隴西李氏由此而來,李信守護著大秦龍興之地的大將,由此看來,其一生之功業,不弱蒙氏,成為秦國肱骨之一。 泱泱華夏。 “秦王有此海納胸襟,天下定矣!” …… 蘇劫改了裝束。 率這一隊不起眼的人馬,拖拉著不值錢的貨物,來到了臨淄城外。 眼前的一幕,讓一行秦人都驚呆了。 臨淄城外的原野上,帳篷點點炊煙漂浮,恍如陰山草原搬到了東海之濱,一片片帳篷營地間的條條小道上,連綿不斷的出現一坨坨人,匯聚在這天下聞名的臨淄官道上。 蘇劫此刻,已然清楚,這里,便是五國貴族的大逃亡,如今親眼目睹,仍不眠心頭砰砰直跳。 這一年的秦楚大戰,楚國大商更是紛紛將根基轉移到了齊國,一時間,楚國商旅的豪闊酒肆成了整個齊國最顯赫游樂聚會所在,也成了匯聚關下流亡世族的寄居之地。 外面是一片流民。 里面是歌舞升平,這齊國,也當真戰國一奇葩! 蘇劫時隔多年,再次來到這座臨淄城,百感莫名。 城門口。 數千軍士守衛在左右,此時的臨淄,已然是不能入城了。 或者是,發揚著后勝的一貫傳統,想入城,入多少人,以金銀來衡量,若是金銀不多,別說周邊的縣城,都不可入,只能淪落到這郊野外搭起帳篷,尋求一絲心理上的慰藉。 蘇劫率人來到門口。 頓時被人攔下。 車夫取出早已準備好的信印,遞了過去,簡單說了句:“車中乃是齊國上卿!” 兵士將信將疑,驗明了身份,驚愕:“梅……祭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