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便立刻開口道:“臣的意思,于辛將軍的多面開戰,略有不同!當下說來,只作大王斟酌?!? 眾人一聽,不由眉目一挑。 這還是那個李信嗎? 曾幾何時,李信作為四大將之首,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如今一看,少了幾分輕狂了,多了許多沉穩,如此一看,為何如此,諸位何能不知? 嬴政欣慰的笑道:“寡人要好好聽聽?!? 李信說道:“西部北部,非外患,既頑敵,故需霹靂痛擊,然而,齊國這一面,則當大兵壓境,徐徐緩圖,若操持得當,齊國或可不戰而勝,此等方略,臣定為八字,西北峻急,東齊緩壓?!? 李信的話,雖然簡短。 但是,在許多人耳中,如雷霆入耳。 細細一品,比時才辛勝所言的更是入木三分。 嬴政都驚道:“李將軍,所言,寡人都以為是太傅當面了!寡人為將軍高興,不知能否詳說?” 繚,等人也都細細品鑒李信的這番策略。 李信沒有因為嬴政的話而有半點欣喜。 內心依舊平靜,隨即說道:“齊國君弱臣荒,數十年不修兵備,如今五國已滅,齊國方有邊地駐軍之舉,但也未必上下同心,若能以內政周旋,再加數十萬大軍壓境,齊國很可能不戰而降。若是要結合秦國西,北,東大局來看,我軍三十萬壓于齊國巨野澤而不開戰,既威懾齊國以待其生變,又可策應西北以防不測,如果西北兵力不濟,可隨時兵發增援,若是西北順利早日完勝,則可合兵壓齊,其時無論是戰于不戰,我大秦都可一舉底定大局,斷無兵力不濟之缺失,又可顧忌四方而無混亂之憂。” “好!說的好!!” 嬴政君心大悅。 作為戰國的君主,一舉平定了五國的君主,戰法的好于壞,他豈有分不出來的。 繚更是撫須笑道:“將軍悟性之高,在下佩服!” 隨即。 李斯,王綰,等人異口同聲的表態“臣等無異議!” 嬴政看著李信說道:“將軍知恥而后勇,寡人深感欣慰!” 李信稽首道:“罪臣不敢當!” 嬴政見李信這么一說,又看到李信今日的情形,道:“寡人知道,將軍如何必有大作為,不必執著于過去?!? 隨后。 嬴政再次問道:“大策便按李信將軍所言,大兵壓齊,寡人在淮南之時,已然于太傅商定,由王賁率軍,蒙恬為副將,主持增兵之事,斷然無所憂慮,如今隴西反擊,由一員大將率我內史郡八萬鐵騎,于甕仲將軍合兵,務求一戰痛擊匈奴西羌,安定西部,尉繚,你以為何人可統兵。” 整個關中,除了城防,也就十萬大軍。 大王居然直接要出動八萬鐵騎。 這一個將軍,又將是鐵血大將了,話音一落,整個大殿上,一眾武將如嗷嗷待乳的乳虎,眼巴巴的看著繚和嬴政。 尉繚再次上前,稍微沉思了半刻。 便開口說道:“臣直言,隴西大將,非李信莫屬!” 舉殿皆驚。 李信更是直接抬起頭來,不敢置信的看著尉繚。 他可是敗軍之將,這可是隴西大將,八萬兵馬,加上原本的隴西兩萬大軍,便是掌管十萬兵馬的大將!能掌管十萬邊軍的秦軍將領,哪個不是威名赫赫。 蒙驁鎮守蕭關,也就是十萬大軍。 已然威震天下。 整個大殿一片寂靜,要知道,秦國法度嚴明,李信敗軍之罪尚未論處,已是大大的法外特例了,若再任一邊疆大吏,任誰也不敢如此想啊。 李信不感知性的看著尉繚。 嘴角微微顫抖。 兩眼泛出水光。 李信的事情,在秦國數百年來,就是唯一的一例,大王為什么不懲罰李信,當然,原因太多,或許是惜才,或許是因為關系到國公。 國公是大秦將士的信仰,是秦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標桿。 嬴政卻是整個大殿上唯一一個沒有任何詫異的人,反倒是淡淡一笑,“國尉,何以如此?” 尉繚稽首說道:“李信為秦軍四大主將時,李氏引以為榮,李信統兵滅楚,李氏幾乎舉族男丁入軍,李信戰敗,李氏則深感蒙羞,嘗思雪恥,今隴西匈奴西羌劫掠,李氏以最能不同心奮戰?若得李信為將,豈非猛虎添翼,就事而論,李信為將,二大利,其一,能于人民三局之地立定軸心,大聚人心,其二,能于羌族匈奴飛騎之前,大展鐵騎奔襲戰之長?!? 李信不管是追擊燕國燕王喜,太子丹,還是楚國的項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