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臣王守仁啟奏陛下,近來宣府試炮,火藥多以泥沙摻雜,俱需更換,一旦有敵情,后果將不堪設想!而京中管火藥之官,必有貪贓者,請陛下嚴查,不然是毀我大明根基也! ……宣府地方,從總兵以下皆從中瞞報,臣收千金而得其密,查此事,與宮中大珰魏公公有關,臣不敢貿然臆測,特告知陛下,請陛下決策……” 朱厚照看完王守仁的密奏后,神色凝重了起來: “魏彬?此人現在兼管著火藥局的差事,朕倒是沒想到他居然還敢勾結邊軍將領,搞火藥摻假的事! 這么說來,這魏彬是貪官無疑,朕久在上位,難免看不見燈下之黑,朝中閣臣也沒有察覺?他們為何還要推薦魏彬?” 朱厚照有種預感,預感到自己好像在被所有人給騙了,或者說自己被所有人在當傻子利用。 但無論如何,朱厚照覺得自己至少得堅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無論羅祥和魏彬誰更合適去松江府開辦新織造局,但至少現在不能臨陣換將。 而內閣閣臣們以用人不當的理由來勸自己換人無論是對是錯,至少他們的推薦的魏彬似乎并不是更好的人選,這說明這些內閣閣臣要么是薦人不明,要么是在昧著良心,換句話說,推薦魏彬的人如果不是傻那就是壞! 朱厚照將侍從室的文征明叫了來:“擬旨,告訴羅祥,正德十八年春榜揭開之前,如果他還不能把新織造局開辦起來,便讓他自縊!不必回京見朕!” 朱厚照給羅祥下了最后通牒,他相信羅祥就算是頭豬,也會被自己逼得想出辦法。 皇帝朱厚照沒有換掉羅祥,只是以下死命令的方式要求羅祥的方式,讓內閣首輔王瓊等皆是吃了一驚,他們有些失望,失望的是陛下沒有按照自己設定的圈套走,但他們也沒有再想辦法阻止皇帝,因為對于松江府的士紳,他們也只能幫到這里。 同時,他們現在不得不認真思索皇帝為何會突然改變了主意。 …… 此時的松江府。 羅祥也知道自己如果再這么拖下去,既會導致龍顏大怒,也會給這些士紳和他們背后的文官們趁機誣陷自己的機會。 但羅祥也沒有坐以待斃。 或者說,大明的時局沒有坐以待斃,整個社會的形態是在流動變化的。 為了揭穿士紳們給松江府百姓編造的謊言,徹底把士紳和百姓這兩股勢力分開,為自己這個內廷大珰的公信力,羅祥拿出了一萬銀元,且表示前十位向織造局出售棉花與生絲的將會一次性獲得一千銀元的獎勵。 現在的大明,銀元與舊時的白銀在價值上差距不大,而一千銀元在這個時代也相當于一筆巨款,基本上可以讓人直接發家致富! 這種誘惑下,自然有敢于嘗試的百姓拉著一車棉花與生絲來到了織造局。 羅祥如數支付了這一千銀元,而且還多給了他們一銀元,要他們替自己織造局高價采購棉花的事傳播。 羅祥這種方式頗有一種城門立木的方式,但這樣做的效果的確也很明顯,只要讓他們真的確信了內廷是真的要以高價采購棉花與生絲后,也都蜂擁而來,而不再管羅祥是不是宦官,甚至為了得到一千銀元獎勵,連夜趕著把自家的棉花與生絲運來。 除此之外。 也有已經把棉花與生絲賣給士紳,或約定賣給士紳的百姓們,也開始紛紛改變主意,要求著購買自己棉花與生絲的士紳們加價或者退還,理由是這些士紳們騙了他們!忽悠了他們不去相信織造局以高于市價五成來采購他們手里的棉花與生絲的事。 士紳們自然不會答應,還拿出了契約。 這一下子就造成了士紳和百姓們的關系開始出現了裂痕。 佘開得也找到了周監生,央求道:“周相公,您就退了我這訂單吧,我把定金還你如何,本來你說了你收我這棉花與生絲就是吃了虧的,如今既然織造局真的是要以高于市價五成的價格收棉花與生絲,那還不如就把這些棉花與生絲賣給織造局,反正也是他們吃虧,這樣也不至于讓您虧損,您說呢!” 這佘開得現在是萬分后悔當初信了這周監生的話,而把自家的棉花與生絲以高于市價半成的價格都約定售賣給了這周監生,而如今織造局的確是以高于市價五成采購的消息傳開后,他自然也來找到了這周監生。 不過,他也不好直接說周監生誆騙了自己,只委婉地央求著周監生,希望周監生大發慈悲。 而周監生怎么可能把已經簽好了的大批棉花與生絲訂單讓出去,也就沒有答應這佘開得: “佘老叔,白字黑字您都簽了,也按了手印,哪能說反悔就反悔,你不想讓周某虧是你的好心,但買賣還得按照契約來!” 這佘開得知道自己單槍匹馬也惹不起這周監生,也只得忍怒離開了這周監生府邸,但旋即卻帶著一批鄉鄰去了周氏祠堂大鬧,要求周氏族人主持公議,把從鄉鄰手里誆騙去的棉花與生絲還回來。 周氏族人自然也不愿意還,畢竟他們手里有契約,也忙糾合族人甚至還說動華亭知縣帶人來鎮壓鬧事的農民。 而佘開得等農民自然也不愿意就此罷休,紛紛也來官府告狀,而他們來的也是松江府知府衙門。 同佘開得等農民一樣,松江府其他各縣,許多不愿意自己的棉花與生絲就這么被有商人背景的士紳給誆騙了的庶民與小地主皆也與自己當地的鄉紳乃至是同族鄉紳都發生了糾紛,甚至不少也直接發生了械斗,乃至打傷人命之事也有。 當然,來松江府知府衙門告狀的也不少。 一時間。 因為羅祥的新織造局以高于市價五成的高價收購棉花與生絲的事,而直接導致了松江府士紳與庶民的關系一下子就從如膠似漆變成了水火不容! 一下子,士紳與庶民就被分裂開來。 甚至士紳和庶民的矛盾還愈演愈烈,有些士紳仗著自己有宗族族權禁止同族庶民與小地主將棉花與生絲賣給織造局,而庶民與小地主自然是不甘失去賺錢的機會,自然也就站起來反抗宗族。 在城鎮化已經高度發達的松江府,庶民與小地主大都有些近代市民的影子,再加上教育普及程度提升后,這些庶民與小地主與士紳斗起來倒也不相伯仲,士紳能聯合官府鎮壓他們,而他們也能逼迫官府鎮壓士紳。 此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