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九層:化防,在熟練做到定步化攻之后,開始練習進步之中使用倒打之中的柔和力量,將對手的防御化解掉。白人用正打的防御防御攻擊,而黑人使用倒打之中的化法,熟練化解白人的防御。之后兩人互換。幫助溫習攻防的基本內容,同時又能幫助掌握,進步化防的技法。化防的高層次就是化人,進步化攻就是化防。 第十層:化柔,你能以倒練掌握拳學柔化的道理,其他人未嘗不能。思考出自身拳學柔化招式之間的克制關系。之后師兄弟兩個人以同一套拳學之中的柔化招式,互相對陣。快速交手,我將你的招式化解,你用可以克制我這個柔化招式的另一個柔化招式,把我的動作克制化解進而攻擊我。直至兩人將動作全部熟練,真正練到順手拈來的地步。 化柔之后尚有破柔之法,即以剛破柔 無招:混成。(融會貫通,剛柔并濟)。將攻防、破攻、破防、化攻、化防、化柔,破柔等招式的打法串聯組合,并且不斷變換招式次序。繼而長期演化,以便于真正的在這套拳法上達到融會貫通的層次。拳術已經脫離原有的桎梏,進入到自然而然,乃至隨心所欲的層次。各種招式都能夠順手拈來。 三(兵器觀—臨兵斗戰法) 凡習器者,首當以身法靈便為要,自此漸分層次,由淺而深,皆為實戰所要,殺人而需。能用一式,勿濫糾纏!此為臨兵斗戰法。 練者先知根本,掌空用劍實試刀,槍重拿扎棍看劈。 掌空用劍。劍走輕靈,所以練起來要求腕松,指活,手心空。也就是所謂的指實掌虛。武當劍中有手心空,使劍活;足心空,行步捷;頂心空,身眼一的說法。 實使刀。刀走黑,意思是用刀的人力大威猛,所以掌心要實,刀有力。足心實,腳跟穩。定眼看,下手狠。(槍重拿扎棍看劈這句的意思淺顯明白,不贅述) 練習兵器,最開始第一層,只是一個定舉,平舉兵器,欲得其利,先承器重。如定槍,定劍,舉刀,定棍等。練習臂力,端得身手之穩重,一刻入門。就是指能平舉十五分鐘就算合格了。(此時立舉,斜定,險峰,平刃,將決定以后使用器械的習慣) 第二層,撞(扎、刺),持械之手,似直非直,似屈不屈。瞄準目標,挺身前撞,胳膊不必刻意回拉,以全身整臂之力前撞,一要快準,而要力量通達。無可阻擋。 第三個階段,定步刺(扎),前法力量與精準達標,然而手臂滯澀,尚缺些許靈活。此時可直立定步,僅盡持械手臂之伸展,對面前所向之目標,奮力而刺。 第四個階段,進退刺(攔、格),定步刺連貫快速之后,功夫雖長,仍少應用之妙。古今械斗,無不帶身體之運動,動身莫簡如進退二字。 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六-比較武藝賞罰篇》:比槍,先單槍試其手法、步法、身法、進退之法;復二槍對試,真正交鋒;復以二十步內立木靶一面,高五尺,闊八寸,上分目、喉、心、腰、足五孔,各安一寸木球在內,每一人執槍二十步外,聽擂鼓,擎槍作勢,飛身向前戳去,孔內圓木懸于槍尖上,如此遍五孔,止。 也就是要在二十多米開外,手拿兵器,用最快速度刺中五處位置。這在戚繼光手下僅僅才算符合一個優秀士兵的標準。 而退步之法(此非紀效新書),甲士帶盔而定,十步外持棍沖刺,我兵以長短棍為器,沾之白灰,退步格刺,點擊目、喉、心、腹、足。 退步之法是先用攔,格,如果用槍的話,就是長槍將對方兵器攔開后就勢刺殺。如果是刀劍,就是刀劍將對方兵器格開后,瞬間擊刺,以求殺敵! 第五層,抖(點),械斗之法,一收一展,固然得其便,一進一退,固然得其靈。然一擊一刺,無不耗其時,一撞一顫,無不考其功。擇常用之硬兵,抖落得兵器之性,亦以熟順對撞之時,就敵而殺,抖落便勝,對手難防。長久習練,更添氣力之盛;意外之喜,啟動后來法門。 此處絕非是要把鋤頭把抖成軟面條,智勇者不可拘溺于此。 第六層,下劈,勁力已得,招式當增。諸般器械應用之法,無非刺、抖、劈、撩,繼而萬般演化,生就托抹云蓋,斬壓拿截云云。疾練下劈,就劈而蹲身,器動身合,更有大力。至連劈破風,蹲起,起而復蹲,身手一般不二,進退無有所擋! 第七階段,上撩。下劈熟練,沉重有余。雖能刃人,失靈便不足,疲于群戰。當練上撩,合腰眼之收展,持刃斜撩,固增輕巧,可防可殺。 此為兵兵法,臨兵而用,軍陣能使。后續法門將兵所用,江湖打斗,禁衛保主,非軍陣之藝。 第八層,舞花(腕花,不是披身法)。凡刀槍劍棍之舞花,無非一劈一撩,蹲起扭轉,腰腿功夫必增。器合身動,長久一體,動則有靈。故其疾如風,侵略如火,動如雷震。 至于纏頭裹腦,亦或天女飄零,披身繞體,此非吾家法門,不知不懂,莫多問! 第九層,鐵腕。舞花成勢,勢大失實,圈大必空。雖有奇巧,破綻百出。力量疏散,其弊頓生。書法云: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械斗亦如是。 得手腕靈活,由大圈開合。承前啟后,則以手腕之微微,圈子愈練愈小,劈撩毫毛寸許。功夫越是越精,身手越來越順。所謂潑水難進,密不透風。手腕能松能緊,腰腿能起能落,圈子能大能小,械斗能遠能近,長兵短用可以,短兵長用不難。手臂能伸能展,然合則百巧,失之一愚,尚不圓滿! 第十層,路數。械斗之法,諸般練就,就吾身之習性,出集成之體系。蓋我所長,運我所用,編之成法,越練越深。所謂殺人有法,動手無形,蓋出于此。此法臻至化境,人間有我無敵! 四(養氣觀—五氣朝元法) 煉精化氣解:人運動起來,體內的血管血流速度本來是正常流動,運動后,體內熱量增加,血管也會適當的擴張,血壓升高,血液流速變快,但是并不恒定,而是階段性的忽快忽慢,忽急忽緩!因為人體的內循環不是完全封閉式的,比如最簡單的呼吸,它就會參與到血液循環中。 當空氣進入體內,氣壓的升高也會微微使血管擴張,推動血液流速,而減少呼吸也會適當讓血管壁收縮。 所以當你氣急氣喘的時候,你的血管就是一張一縮,雖然是很微小的幅度,但是已經影響了血液在血管內流速。而且會造成小血管變多,體內產生瘀血,長期下來,甚至會導致心梗腦梗血梗之類的病癥。 而人的血管主要是依附于人的肌肉的,精子內有在肌肉收縮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磷酸腺苷和三磷酸腺苷酶,它們在生能反應和精子運動之間建立了聯系。ATP的分解為精子纖維收縮提供大量所需的能量。 換句話來說,血管的熱脹冷縮收縮膨脹,也是精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鍛煉之后。人本能性的會氣喘,但要克服氣喘氣急,讓自己盡量平穩呼吸。 五氣朝元法:五氣朝元,為煉氣化神之法。此法當在吐納功夫有所基礎后修行,為周天功法之前。 第一層,點眉心。從頭放松到腳,再從腳放松到頭,再從頭開始放松,感覺到眉心位置放松后,呼吸時,能感覺到自己鼻子上端兩眉之間的眉心一起一伏,數三百六十次。 第二層,貫耳聞。放松到耳旁,呼吸時感覺到自己耳朵旁的皮膚一起一伏,數三百六十次。 第三層,降心火。忘卻呼吸,靜聽心跳,感覺自己心跳的一起一伏。數三百六十次。 第四層,命輪轉。佛家稱肚臍為命輪,數肚臍皮膚上的一起一伏三百六十次(就是呼吸時,人的小腹會微微起伏。) 第五層,知宗祖。意念更加集中,能感覺到肚臍下面脈搏的一起一伏,靜聽其聲。數一百八十次。 第六層,氣自回。數肚臍脈搏一百八十次之后,意念向上感覺到肚臍的一起一伏數一百八十次。 第七層,配坎離。數肚臍脈跳一百八十次,之后意念感受肚臍的一起一伏一百八十次。然后意念繼續上行,感覺到心跳,默數一百八十次。 第八層,耳目新。數臍下脈跳一百八十次,肚臍起伏一百八十次,心跳一百八十次,耳旁起伏一百八十次,眉心起伏一百八十次。 第九層,生反復。從頭放松到腳,然后從腳放松到頭。然后從頭開始放松,放松到眉心,靜數眉心起伏九十次,耳朵旁皮膚起伏九十次,之后放松到胸口,數心跳九十次,放松到肚臍,數肚臍起伏九十次,然后意念集中,數臍下脈跳九十次,之后從臍下脈跳往上數肚臍起伏,心跳,耳畔,眉心皮膚起伏各九十次。 第十層,通造化。長期每日堅持這樣修行,達到一種類似于可以觀察到自身五臟六腑的返觀內照層次。是以圣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返復,普化一聲雷。白云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五(***—八段錦內練功夫) 五氣朝元是指肉體和氣息上的放松,按照這個方法去鍛煉的人,下一步是思想上的放松。 思想上的放松是回顧近一段時間發生的一些事情,從那些原來讓你緊張,恐懼,害怕,擔憂,痛苦,折磨,墮落的事情中放松下來,然后進行身體上舒適的鍛煉,這是周天功的前置內在核心。 之后調整身心,如果沒有太多時間,最關鍵的是思想上的放松,也就是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而不是叩齒三十六以及后面的調息,按摩等等。 當然,如果時間充足,則最好全部進行。 在回想以前發生的恐懼的事情時,不要單純的想著我要放松,而應該回想那些讓你感到恐懼,擔憂等復雜情緒誕生的那個相應的場景,要形成相應的畫面,并且在回想的時候用更積極的態度去改變,腦海中反復催動自己在思想中采取正確且自信的行為,自信是放松的朋友。 而不是在腦海中被動消極的防守,阿Q 式的說我要放松。 只有自己腦海中對有了積極態度,在遇到類似事情再一次發生時最本能的反應才會積極正確。 相反,被動消極和自我催眠只會導致悲劇的再次發生。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后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頻,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舊名八段錦,子后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六(撲殺法—神虎術) 第一階段:長跑練習體力,折返跑練習動作的靈敏度,為快速控制身體打下基礎,蛇形跑是戰場躲子彈的經典跑法,也是練習變向的基礎動作。 第二階段:四百米障礙是基礎組合地形的快速跑法,而這種跑法也包含了對體能的測試,對于身體的控制,融合了折返跑的基礎,和蛇形跑的躲避繞桿等動作,同時包括了單杠基礎動作,基礎攀爬騰躍動作,是前面三種跑法的一個升級。 第三階段:要求蹲起的速度和標準,快蹲快起,挺腰帶腿起,鍛煉腿部的爆發力,促進全身供血平衡。平板支撐鍛煉腰腹力量,空蹬自行車(屁股坐在床上,頭頸肩背和兩腳抬起,胸向前挺,兩腳反復來回練習像騎自行車一樣空蹬)鍛煉腳步的協調性。挖坑跳鍛煉基礎跳躍能力,單腿蹲起鍛煉單腿爆發力和快速蹲起速度,挺腰帶腿起。單腿換腿蹲起跳,為實際運動中的基礎平衡能力打基礎,同時,兩腿換腿的速度和爆發為下一步走墻打基礎。在這些基礎功再一次升華,然后組合到一起,就成了走壁術。 第四階段:騰躍術需要的基礎功和第三個階段是一樣的,除此之外,還對呼吸有一些要求,擅長跳躍的人自己都有自己的一套呼吸方法。騰躍術以現在跳躍為基礎,增加連貫。 傳統武學中的弓箭步是動態步法,并不是現在以為的定步,定步的弓箭步是戲曲中武生的亮相步。而傳統武學中的弓箭步和現在的大跨步很像,只不過高度沒有那么高,便于換腿,所以動作迅疾(可以參考百米沖刺比賽的步子)。 第五個階段,追逃法。增加快速變向,連環變向訓練。在這個階段中,最簡單,最快提升的辦法是野地追逃和室內追逃比賽。可以參考豹子追捕羚羊等獵物的影像。 第六階段,舍身法。正常的提膝,要學會將自己格斗中正常提膝變為用飛膝等等,原來的拳法中的動作,可以改為貼地爆發動作,增加攻擊力的,可以進行這種改動。 用物理學上的話來講,就是重力加速度。而這個加速度不只是單純扭腰轉胯或者說拳頭的力量,而是你整個身體在高速運動下的速度,就像摩托車撞人一樣,你就是一輛小摩托,你爆發力多強,也就決定了你的對手會受到多大的傷害! 第七階段,連戰,也叫追殺。你不一定一次飛身就能打倒對手,如果在快速奔逃過程中,對手躲過一擊,你如何連貫的迅速接上下一招繼續撲殺對手,不讓他趁虛而入。把自己飛身攻擊,或者掠地爆發性攻擊的招式連貫起來,減少因為空隙產生的破綻,從而發揮到更大作用。 第八階段是鎖身,一旦撲擊中了對手,如何保證他不逃脫,沒有逃脫的機會,如何鎖住他。或者說在被別人撲擊的過程中,已經無法躲閃的情況下,如何鎖住敵人,轉換優劣形勢。 第九階段神變,則是神虎術的最高階段,如撲殺止身,在撲殺過程中突然止身,剛撲柔殺,柔飄剛殺。根據環境變化,掌握剛柔,這個階段最注重身法變化,其次拳術造詣至少也要達到破攻破防的層次,可以洞察他人出手瞬間的弱點。 神虎術的神變有九大變化,空沒在地、地沒升空、空中行、空中駐、空中坐、空中臥、現大身滿空、大復現小,攻防破化。 空駐類似于滯空;大復顯小,則是空中蹲起變化,撲殺時的展身收身等等。 (中間省略有走拳跑拳部分內容,無關大礙,各位也可以看書加入修行中) 七(醫鏡觀) 在前朝藥理學簡單了解本草歸類,背誦常用藥方,學習配伍宜忌,掌握病情表象,之后就是要背誦大量的患者案例,這樣才可以行醫了。 比如單純的感冒咳嗽,就有受寒,病毒性,肺熱,體虛等等原因。不同的原因引起感冒咳嗽,反應癥狀也會存在不同。有的時候患者對于某些情況不注意,你還要去問。這是望聞問,中醫最簡單的三步。 至于切涉及的又有所不同,先要了解寸關尺,左手寸關尺代表心、肝、腎,右手寸關尺切脈代表肺、脾、命門。然后要背誦五臟六腑宜忌和病理表現。實操常見的二十八種不同脈象。即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弦、芤、革、牢、濡、弱、細、散、伏、動、促、結、代、疾。 然后進行配藥,達到這個程度,在中醫中也是一把好手。 再了解二十七氣,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共二十七氣,循行時段。根據人體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體質發病,涉及脈絡,合理用藥消除病灶。在中醫中足以稱為大師。 至于承前啟后,總結手法,自成一脈,創新理論。則是響當當的宗師。說起來容易,可是真正動起手來卻不是十年八年能達到的事,背誦還好!實操起來,縱然一時不慎,可能毀掉的就是一條生命,一生名譽! 八(儒家—內省法和知樂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儒家內省法的核心就是這二十八個字。 第一重境界,名為見自我。是晚上閉上眼睛,去回想自己今天一天所發生的事。開始的時候亂如麻,很少有人能把一天所做的大多數事情按照時間有次序的排列。 第二重境界,名為分類。是在已經能夠回想起一天發生的絕大多數事情,并且能按照時間次序有效排列的情況下。進入到第二層分類,思想為一類,就是今天我腦海中所誕生的所有想法。交往類,我與朋友親人之間的來往談吐以及行為。學習類,我從書本朋友老師先人以及天地之間所學到的東西。這是再回想過一天的事情以后,重新思考并且鞏固自己的獲得,并將其記錄與本寫成心得。 第三層境界,名為心正,又稱至誠之道。有言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這也是儒家為了防止外魔入侵最關鍵和內省法最重要的階段,也稱為撥亂反正。為人謀而不忠乎,我今天有沒有謀慮思考過不良好的想法。如果有,先從思想上消滅它。不能讓它侵蝕我的內心,使我思想行為逐漸不端。如果沒有,則鞏固正念,堅定道心。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我今天和朋友親人的交往是否做到了誠信,動作與談吐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修改它。在以后的日子身體力行。不能言行不一,不然外魔入侵,心念不純,難以進入精神至誠。傳不習乎,書本朋友老師先人天地傳授給我使我領悟的東西我是否記錄下來并且復習掌握。如果沒有,先將其記錄下來,要花很多時間去掌握的,每天慢慢消化一點。 把自己的思想心念純正之后,就開始身體力行,也就是身修。 此時的鍛煉,正好恰和神秀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長期堅持,達到至高層次,自然惡念不生,正念不滅。所謂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塵垢不沾。便是慧能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大抵此意而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