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夏洛克·福爾摩斯初登場后真正給讀者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橋段基本都全部展示在了第二章節。 如果地星還有來自地球的穿越者的話,那么肯定也會贊同這個觀點。 因為第二章節的標題,正是《演繹法》。 基本演繹法中的那個演繹法! 那是華生和福爾摩斯“同居”了一段時間后的某一天,確切的說應該是三月四日。 華生閑來無事翻看雜志,看到了一篇名為《生活寶鑒》的文章,這篇文章企圖說明一個善于觀察的人,如果對他所接觸的事物加以精確而系統地觀察,他將有多么大的收獲。 比如一個邏輯學家不需親眼見到或者聽說過大西洋或尼加拉契布,他能從一滴水上推測出它有可能存在,所以整個生活就是一條巨大的鏈條,只要見到其中的一環,整個鏈條的情況就可推想出來了。 我們當然知道這就是演繹法的基本內容,可是書中的華生卻對此嗤之以鼻。 他覺得這篇文章雖然寫的很華麗,但是通篇都是廢話連篇,幾乎沒有人能做成這樣的事情。 而福爾摩斯卻慢條斯理的表示,他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 也正是通過這篇文章,引入了福爾摩斯的職業。 而所有看到此處的讀者們,也都再次見識了福爾摩斯裝13的第二個名場面。 書中的福爾摩斯表示: 【啊,我有我自己的職業。我想全世界上干這行職業的人恐怕只有我一個。】 【我是一個“咨詢偵探”,也許你能夠理解這是一個什么行業吧?!? 【在這倫敦城中,有許多官方偵探和私人偵探。這些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來找我,我就設法把他們引入正軌。他們把所有的證據提供給我,一般說來我都能起著我對犯罪史的知識,把他們的錯誤糾正過來?!? 福爾摩斯雖然是輕描淡寫的,但是華生和書中的讀者卻都震驚異常。 華生是震驚于福爾摩斯這種天方夜譚的說法,他不認為別人雖然親眼目睹各種細節但都無法解決,而福爾摩斯足不出戶僅憑借別人的描述卻能解釋某些疑難問題。 讀者們震驚的地方則在于他們是開了上帝視角的,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福爾摩斯的身份是一個偵探,畢竟這部就叫做《福爾摩斯偵探全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