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74】還要辦養老院-《明朝第一駙馬》


    第(1/3)頁

    宋友亮笑著繼續說道:“不過,我確實有將海陽衛學校擴大的想法。這學校不光要教四書五經六藝,還要教醫術、農學、兵學、百工等等等等~~”

    “這是為何?”魏德祿問道,在他映像中,學校就是教圣賢書的地方。

    宋友亮笑笑,答道:“這世上不光要讀書人,還得有農夫和工匠不是?”其實宋友亮心里是想說: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去考科舉的,萬一象你這樣屢試不中,那至少還有門手藝可以糊口

    如今海陽衛的各行各業的居民總數接近三萬,六七歲的適齡兒童起碼三千。此外還有許多十四五歲、二十不到的半大孩子,總數也有二三千人。宋友亮決定把這些人統統納入學校教育之中。

    海陽衛將要建立學堂,并公開招募教書先生的消息傳出后,不論是海陽衛的軍戶們還是屯丁們,都是非常支持和贊同,連附近州縣的官員們聞聽后都是非常贊賞。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于知識的尊重,不論在眼下大明誰的心目中,這種觀念都是根深蒂固的。在登州以及附近的萊州一帶,就是儒林間也對宋友亮的義舉贊賞有加。

    雖說仍然有不少讀書人覺得宋友亮說到底,依舊只是個軍戶,只不過是比別的軍戶善于貨殖,所以致富。如今辦學校,只不過是附庸風雅。不過,大部分讀書人覺得話雖如此,但是做總比不做好。人家辦學堂總比起那些富商飛鷹走狗、揮霍嫖妓有意義的多吧?

    就連五海陽衛的一些商賈們,也打算踴躍捐助,以博得這位前途無量的宋大人的好感,留下美名。因為宋友亮答應他們,但凡捐助辦學的,都會在學堂的功德碑上記下他們的名字。如此一來,那些一向被人鄙夷滿身銅臭的商賈,也覺得自己一下子就朝著儒雅斯文的路上邁進了一大步。

    學校的校舍還沒蓋好,海陽衛的告示欄上就貼出了告示,名為《海陽衛學條例》,內容比較簡單:第一條,所有年滿7歲的兒童,不論男女,雙親必須送其入學;第二條,學生在校期間,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平時在學校住宿,衣食住行全部免費,但是每月可以回家一天;第三條,如果隱匿瞞報的,除以罰銀十兩。

    這個條例一出,海陽百姓議論紛紛。

    “這世道還真變了,見過官府催租,逼著父母賣兒賣女的。”

    “還沒見過逼著父母送娃進學堂的,這不送娃進學堂還犯法!!”

    “宋大人也是好心,讓娃識幾個字總比和我們一樣當睜眼瞎強!”

    “識字又怎得?還不是回來種地?識得字,能種到地下去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