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0791章 朝廷命官不是青皮混混!-《北頌》


    第(2/3)頁

    呂夷簡聞言,忍不住開口,“直接打殺,會不會有些草率?”

    寇季淡然道:“地方官員,大多擔任的都是牧民的要職,擅離片刻,很有可能就會發生一些損害百姓的事情。所以他們即便要求去,也應當上書吏部,再由吏部呈報到內廷,由內廷裁定。

    內廷批示恩準,并且派遣出的繼任者到任以后,他們才能離開。

    如此,才能不損害百姓,不危害朝廷。”

    呂夷簡剛要張口,卻聽寇季又道:“朝廷命官,幫朝廷治理大宋,擔著天下千千萬萬百姓的性命,就必須要有規矩。

    不能像是坊間的那些學社、詩會,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好無規矩可言。

    民間的青皮混混,在組成幫派的時候,尚且知道什么叫幫規,尚且知道入了幫,就不得輕易背叛。

    朝野上下的官員,難道連一群青皮混混都不如?”

    此話一出,垂拱殿上百官們的臉色都不好看。

    寇季此話,等于是指著鼻子在罵人,偏偏他們還不能還嘴。

    一位侍御史咬咬牙,出班道:“若是官員奉丁憂呢?也要等到朝廷派遣的繼任者到了以后才能離開嗎?”

    寇季臉色微微一正,道:“自古忠孝難兩全。真要是孝順父母,為何不在父母身患重病的時候,就主動提出回鄉去奉養雙親?

    就像是包拯那般。

    為了奉養雙親,縱然是官,也不愿意做。

    一個個在父母身患重病的時候,不回去守在他們床前盡孝,等到父母故去,才回鄉去祭奠、操辦后世,為其守墓三載。

    那是孝順嗎?

    那是做給人看。

    在其眼中,前程、官位,比孝順更重要。

    生前不孝順父母,只知道一味的奔前程。

    父母故去以后,為其哭嚎,為其守孝,宣揚自己孝順。

    如此孝順,不要也罷。”

    說到此處,寇季環視垂拱殿內的百官,道:“諸位中間也有不少年長者,也有兒孫。諸位將心比心的體會一下,就應該明白,什么才是真孝。

    我大宋推崇孝,是為了讓天下百姓們孝順父母。

    不是為了做樣子。

    如果僅僅是為了做樣子的話,那我大宋還推崇什么孝道。”

    寇季目光落在了那位侍御史身上,“所以,丁憂不足以成為地方官員可以隨意掛印而去的借口。我大宋也不該有那種隨意掛印而去的官員。”

    寇季一席話說完。

    百官們沉默不語。

    寇季算是給百官們上了一課,順便百官們中間宣揚的虛假孝名,給扒了一個干干凈凈。

    趙禎見百官們默不作聲,便咳嗽了一聲,道:“凡事也有例外,地方官員任職在外,家中父母總有突然患上重病,突然離世的。

    父母突然離世,地方官員事先恐怕也不知情。

    所以,朕可以給予一定的便利。

    但在離開地方衙門的時候,必須向朝廷遞上奏折,申明其中的原由。”

    趙禎這一番話說完,百官們沒人開口,此事就算定下了。

    當即。

    趙禎對呂夷簡三人道:“內廷議一議此事,將此事整理成具體的條文,朕過目以后,會明發天下,將其立為條例。”

    呂夷簡三人齊齊拱手。

    “喏……”

    趙禎繼續道:“開封府權知府何在?”

    開封府權知府出班。

    “臣在!”

    趙禎沉聲道:“派人帶一些糧食去祥符縣看看,確保那些被毀了莊稼的百姓,有糧活命。同時將大佛寺的寺田,分配給那些百姓,以作補償。

    然后再查一查大佛寺的僧眾去了何處。

    查清楚以后,將其定為欽犯,下發海捕文書給地方各級衙門,將其捉拿歸案。、

    捉到了以后,也不必審。

    一并發配到北疆去。”

    說到此處,趙禎緩緩站起身,擲地有聲的道:“朕容不下那些拿百姓性命當兒戲的人。”

    “散朝!”

    “臣等恭送官家!”

    趙禎甩著袖子走了,百官們三三兩兩的離開了垂拱殿。

    呂夷簡三人晃晃悠悠的走到了寇季身邊。

    王曾感慨道:“你和官家打的好算盤。”

    寇季淡然道:“我不明白你在說什么。”

    王曾哼了一聲,沒有說話。

    張知白笑著道:“有一樁正事要跟你說一下。”

    寇季做出了一個愿聞其詳的神色。

    張知白道:“汴京城內各家寺廟清查出的田產超過了十萬畝,其中不少田產在汴京城外。老夫三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將那些田產分發給汴京城各處的窮苦百姓。

    老夫三人已經分別從戶部和開封府,拿到了百姓們的籍冊,以及真正貧寒百姓的名冊。

    再過幾日,就要分配田產。

    為了避免百姓們為了爭田產,發生械斗,所以需要調遣一些兵馬從旁協助。”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沉吟道:“需要多少?”

    張知白坦言道:“三千!”

    寇季緩緩點頭,道:“回頭我從捧日軍中調動三千兵馬,協助你們。不過在兵馬離營的時候,你們必須向官家說明此事。”

    張知白點頭道:“老夫知道其中的輕重。”

    張知白之所以找上寇季調遣兵馬,而不是兵部尚書李昭亮,那是因為在汴京城內,兵部掌管的兵馬不多。

    汴京城內,兵部掌管的兵馬,只有五城兵馬司和巡檢司,還有開封府的衙兵。

    五城兵馬司和巡檢司的兵馬,有守衛汴京城的職責,輕易不好動用。

    開封府衙兵數量只有一千,不夠張知白所需要的數量。

    所以張知白才從禁軍中借兵。

    畢竟,守在汴京城外的捧日軍,如今一直閑著。

    也能輕易的調動出三千兵馬,還不用負擔其他的費用。

    更重要的是,禁軍出動,能鎮得住場子。

    衙兵和巡檢司的兵馬去參與到分田工作的話,鬧事的百姓們數量一多,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打得過。

    禁軍就不同,禁軍往那兒一站,整齊的軍容,肅殺的氣息,足以鎮住那些百姓,使他們不敢動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