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寇季有信心在大宋商律和稅律完善以后,使大宋的商稅成倍數翻滾,所以他才敢在趙禎面前打包票說,穩賺不賠。 大宋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商業發達的王朝。 大宋也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扶持商業的王朝。 像是大宋的瓷器和絲綢等出口業,就是大宋重點扶持的商業。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宋擁有著較好的商業生存土壤。 在大宋現有的商業中,所能產生的稅收達千萬貫。 等以后大宋商業規模不斷擴大,不斷延伸,不斷向四周開始擴張以后,所產生的稅收會更多。 所以,趙禎現在投資那點錢不算什么。 趙禎其實不懂商業,甚至大宋絕大多數官員都不懂商業。 別看他們各自府上都有龐大的生意。 那是他們家里人在經營,又或者是族人在經營,他們要么醉心政務,要么醉心于結交其他官員,根本沒心思,也沒那個想法去做生意。 所以他們不了解生意。 再加上商人社會地位低,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就更不愿意去了解。 他們寧愿多看一本書,也不愿意在商業上多看一眼。 也正是因為如此,能傳授趙禎商業經驗和生意經的,只有寇季。 趙禎也只能從寇季口中了解一些商業經驗和生意經。 所幸,大宋的商業雖然繁榮,可跟后世沒辦法相比。 大宋這種相對原始的商業,寇季勉強玩得轉。 所以能傳授給趙禎一些有用的經驗。 趙禎聽到了寇季直言穩賺不賠,忍不住問道:“若是咱們為了撲賣回收稅的權力,必然得出高價,才能讓那些地方上的豪門大戶望而卻步。 連他們都覺得會賠錢的事情,咱們怎么賺?” 寇季笑著將大宋收稅的標準,以及收稅的方式給趙禎講了一番。 然后又將大宋所能產生的稅額,預估了一個大致的數字報給了趙禎。 講完一切以后,寇季笑問道:“既然我大宋每年能產生的商稅稅額多達千萬貫,我們就算是為了收稅權投出去八九百萬貫,那也有得賺。” 趙禎聽完了寇季一席話,臉色有些不太好看。 朝廷每年所征的商稅僅僅在六百萬貫左右,可大宋每年能產生的商稅稅額在千萬貫往上。 那還是以前大宋地盤小的時候。 如今大宋地盤大了,開設的邊市多了,貨物多,做生意的人也多了。 可商稅并沒有看到什么顯著的增長。 反倒是丁口稅(也就是農稅)在直線攀升。 按道理說,大宋的商稅也應該出現一定的增長才對。 可趙禎通過戶部的文書,并沒有看到商稅有顯著的增長。 也就是說,朝廷每年有幾百萬貫,乃至上千萬貫,被人吞了。 而且已經吞了幾十年了。 那可都是朝廷的錢,他的錢。 他臉色怎么可能好看。 寇季見趙禎臉色難看,就猜倒了趙禎的心思,他笑著道:“朝廷商稅一直沒有超過千萬貫,主要就是朝廷將商稅收稅權撲賣了出去。 雖然朝廷省去了一定的麻煩,但是一部分的利益被那些豪門大戶給得去了。 此外,那些豪門大戶在掌控了商稅收稅權以后,就能對自家的生意加以照顧。 像是過稅,他們就不用繳納。 他們所居的地方的住稅,他們也只需要繳納一次。 甚至有些人干脆就不繳納商稅。 只要他們借著商稅收稅權,給自己出具交稅的文書就行。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出現了如此大的稅額空缺。” 趙禎聽完此話,咬牙道:“在我大宋拿下了遼地以后,朕以為我大宋已經到了盛世。可如今細細了解以后,才知道,我大宋依然是千瘡百孔。 我大宋還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君臣去做。” 說完這話,趙禎盯著寇季道:“商稅的事情,朕不太懂。朕只知道,商稅收稅權,交給那些豪門大戶,讓他們巧立名目增加各種苛捐雜稅,對百姓不利。 所以才有心整改商律和商稅。 如今四哥提到,商稅和商律中存在著漏洞,才給了那些人偷稅漏稅的可乘之機。 使得我大宋每一歲要損失數百萬,乃至上千萬貫的錢財。 四哥可有補救之法。” 寇季點頭笑道:“自然有……以前不是時候,所以沒跟官家多解釋此事。原本想著等入朝以后動商稅和商律的時候再跟官家解釋此事。 如今出現了變故,那臣就先跟官家把此事講明白。 此事要解決也不難,只要官家將收稅的權力拿回來。 我們便可以對商律和商稅做出調整。 比如商稅中的過稅和住稅,我們完全可以將其合一,只征買賣稅一項,也就是二十稅一。 只要民間商人做買賣,我們就可以征稅。 買賣一次,征一次。 其他的我們不去管它。 我們只盯著買賣足以。 因為我們若是細分過稅和住稅的話,就要派出兩批人手去做此事。 相對的麻煩也就多了,中間的空子也就多了。” 趙禎皺眉道:“可是只征買賣稅的話,中間可以鉆的空子也很多。我們的人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人家做生意,而人家做假賬的話,我們也很難察覺。 此外,他們若是以物易物的形式做買賣的話,也能避開買賣稅。 還有贈予等多種方式,都能避開買賣稅。” 趙禎對生意場上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但是對鉆空子的事情卻十分精通。 畢竟,朝堂上都是人精,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鉆空子。 因此,不論是他下詔書,還是下發其他的文書,都務必要做到不出漏洞,讓人有機可乘。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寇季提出了只征收買賣稅的時候,趙禎立馬發現了其中可鉆的漏洞。 雖然是過稅和住稅需要的人手多,也容易被鉆空子。 但其中過稅鉆空子的風險,要比買賣稅低。 畢竟過稅是有硬性標準的,只要朝廷收回了收稅權,那只要是商人做買賣,都避不開它,都必須得交。 雖說會出現少交的情況,但是總比不交要強。 只收買賣稅的話,商人們很有可能鉆空子,什么也不交。 寇季聽到了趙禎的擔憂,笑著道:“其實沒有什么完善的律法,所有的律法都是在人們發現漏洞的情況下,漸漸的補全的。 就像是官家你剛才說的那些漏洞,我們完全可以制定相應的律法對其加以約束。 比如以物易物。 買賣雙方,即便是以物易物,也有賬冊記錄在案。 他們愿意以物易物,我們依照市價給他們定價,再向他們征稅就行了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