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便是新生。蘇是也想原諒過去的種種,原諒自己,借無數的失眠與輾轉反側為渠道分流回憶。起床后,不再是先推開窗,據說人一醒來先開窗透氣并不科學,而是很容易面癱,這話誰說的,好像是父母轉發的微信。泡上一杯枸杞在手,就奔赴工作的戰場了。 今天輪到她開車,特意提早了十五分鐘,生怕江城的上班高峰路阻跟她的車技成正比。看到車里的養生杯,就被乘風笑到不行。 “大姐,你是在提早預支老年生活方式嗎?” “小朋友,你不懂。”蘇是一拉保險帶,“別跟我說話啊,開車一說話我就特別緊張。” 特別是前面還有一條小路,開車上班,簡直就是在這個城市中的縫隙中求生存,那技術比起路考更有難度。 不到二十分鐘,眼前公司的方向遙遙無望,乘風終于下手了。 “行了行了,你實在覺得這個車子偶爾要上上路呢,就把另一個鑰匙給我,我換著開行吧?”下車的時候,他直接要走了蘇是的另一把車鑰匙。 公司的地下停車室永遠是搶車位的戲碼,今天開晚了,就得轉上幾圈方能找到位置。 “兩位早上好。” 蘇是一轉頭,發現是技術開發部的設計師孫師傅。 “早,孫師傅。” “新車嗎?不錯哦,你們兩個人干嘛還買兩個車呀。”孫師傅眼尖,看了一眼在停車的乘風,卻對著蘇是說。 “那個,不是,我們輪流開。”蘇是覺得他誤會她與乘風的關系了,但也解釋不清楚,“我們拼車。” “對了,蘇主管,我的離職申請你這邊收到了嗎?希望早點招人過來交接。” 孫師傅的情況蘇是了解過的,公司最早的老員工了。她并沒有批復離職報告,而是準備先進行制度改革與崗位目標細化工作。 “你跟他解釋什么呀?全公司的人都誤會我們的關系怎么了?”乘風看蘇是皺著眉以為是剛才的誤解不開心。 “在想孫師傅離職的事情呢,他也是典型的工作時間長了,沒積極性了。” “你以前說的職業疲倦是吧?” “你說一個由你負責的項目,馬上要上線了,整個團隊齊心協力、加班加點,熬夜一周把它推上去,確保沒有任何疏漏。這種情況下,你會倦怠嗎? ”肯定不會。” “是呀,可能我們會累、會疲勞,但不會發自內心地感到倦怠。因為你理解你工作的價值,你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公司有一批老員工的情況呢,每天都有大量瑣事,不斷擠壓和分散注意力,讓你沒辦法專注在手頭的工作上;像孫師傅,現在采版也做,整理產品信息的工作也做,說是一個老資格了,但他的位置不重要,沒有話語權、掌控權,做的事情得不到反饋,只是成為一個支撐、執行,可有可無的角色。 他越來越會發現,這些情景的共性是它們都缺乏對工作的「自主性」,這才是導致職業倦怠的根本原因。你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工作,而是反過來,被工作所掌控。源源不斷的小任務向你涌來,把你淹沒,推著你去行動。公司的職責不在乎你怎么想,不在乎你的看法。甚至不在乎你做得好不好、是否用心,只要求你給出一個結果,讓這個齒輪能夠不斷轉下去。” “你上次不是提出解決方案了嗎?” “我還沒說服老板簽字,我們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只想趕緊把它做完。所以,好的工作,是讓員工把它當成事業,取得雙贏;而不好的工作,是用錢買員工的時間,讓員工淪為勞動力。如果你正處于后者的情況,那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立刻離職,重新找一家與你目標一致的公司。” “你不會又想著離職吧?” “這家公司的問題沒解決,我是不會離職的,否則要我們這些人做什么呢。” “公司像孫師傅這樣的還很多,如果他們沒有辦法立刻跳槽,有什么方法,可以緩解職業倦怠,改善工作中的疲憊感呢?” “「目標對齊」法,能幫你重新思考、規劃自己的工作。不要只顧著向前走,偶爾也要停下來,看看身后的路。” “看來,你有把握說服老板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