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又一個開學日-《無悔九二》
第(1/3)頁
今天是吳小正重生以來的第二個開學日。
上一個開學日到現在,也不過才過去半年多一點,當天所發(fā)生的那些愉快以及不愉快的事,對他來說還歷歷在目。
可半年過去,又一個開學日,他卻已經換了一個城市,也換了一個學校。
那么,這個開學日會有什么不同嗎?
悠哉悠哉地走在路上,吳小正就在想這個問題。
不愉快的事情肯定是不會發(fā)生了,就算有,應該也不會太過分。
他所指的過分,是指在上個開學日那樣,被趙老太婆所羞辱。
這樣的事情理應不會再發(fā)生。
他開始細細體會兩個開學日的不同。
不同當然是有的。
首先不同的是他自己。
在上一個開學日,因為家中的變故,也因為前世不愉快的記憶,那時他的心是忐忑的。
可現在,他的心要多輕松就有多輕松。
還有,上一個開學日,他是騎著劉志軍的二八大杠,拉著一個大行李箱進的學校,現在卻是在很悠閑的走著。
一想到這,他就忍不住考慮:要不要再買臺自行車當代步工具?
似乎有這個必要,因為一開學,他的那臺大奔就不適合開到學校來了,他確實需要一個不高調得太離譜的代步工具。
走過步行街時,他又發(fā)現了不同。
在步行街的兩邊很多小吃店的外面,站滿長郡的學生,一部分的人手里拿著小吃,準備邊吃邊走人,還有一部分人手里拿著錢,正在排隊等著買吃的。
這樣的場景,在湘水一中很難看到。
原因在于,湘水一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來自農村,家中比較貧困。因此,湘水一中校門口根本就不允許賣吃的,免得學生因為饞嘴而給家里增添負擔。
這就是生源上的不同,而造成的制度和文化上的差異。
吳小正覺得,以一中那樣的生源,確實應該采用那樣的制度,那樣可以給鄉(xiāng)下老百姓減輕負擔,好讓窮人家能有勇氣把孩子送進一中以改變命運。
而在長郡這邊,學校風氣明顯要開放、自由得多。
吳小正并不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
相反,長郡以如此自由的風氣,還能在考試、競賽中取得如此優(yōu)異的成績,說明其制度確實很有可取之處。
這一點,從學生們的神情就看得出來。
走在步行街上的這些家伙,并沒有急匆匆,臉上也沒有木然。相反,一個個邊吃邊悠閑地說著、走著,時不時還會嬉笑怒罵幾句、打鬧一番。
看來大家并沒有把開學當成壓力和煩惱。
吳小正還發(fā)現了不同之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