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講武堂——預備-《宗明天下》
第(2/3)頁
兵法課就是由兵部的官員講兵法,預計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課程,估計沒什么用。戰策和指揮與戰例課都差不多,只是講授的重點不同,也是由飽經戰陣的名將輪流上課。國文是教他們寫字的,很多武將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人,老朱很推崇文武雙全,而允熥也認為識字在軍隊制度化上很重要,所以也支持。外藩課就是由禮部和理藩院的官員來講一些外藩的事情,是最不受重視的的一課,不過允熥已經決定要在自己即位后提高這一門課的地位。
并且云熥按照后世的習慣,要求地理課、兵法課、戰策課和指揮課要有一個完整的課本,還要有完整的教學規劃。這可愁壞了要擔任這些課程的先生,課本總能糊弄一個,但是完整的教學規劃自古以來哪有這樣的規矩,教到哪不都是由先生自己掌握的嘛。
要在戰策和指揮課上當先生的大將一個一個的去找老朱訴苦,老朱聽了之后來和允熥再商量,允熥最終同意戰策和指揮課可以沒有教學規劃,但是必須提前告知每一年要教什么東西,并保證一定在這一年過去之前教完。因為這兩門課是不同的武將輪流教授,所以允熥已經可以預見先上課的人因為自己說要教的東西沒教完擠占其它人的時間的情況了。
至于地理和兵法課的先生就胳膊擰不過大腿了,只能老老實實的去寫教材,并絞盡腦汁的去想教學規劃。
允熥以身作則,自己的歷史課也提前編寫教材,并編制教學規劃。這對允熥來說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他就算沒教過別人,總也被別人教過,并且后世的自己還想過考教師證,所以了解過這些。
除此以外,其他的課程,除了戰例課,都要每一年課程開始之前,告知要教什么東西,并保證一定在這一年過去之前教完,教不完的是有處罰的。
這個被老朱親自命名為‘大明講武堂’的培訓班,當然是由老朱自己掛名武學‘校長’,這個允熥提出的名字;允熥當然是當了具體負責的‘副校長’。
這個講武堂是以后固定的單位,所以不能找一個地方就湊合下去,幸好京城夠大,所以在城西找了一塊地方,正在修建新的教學課堂和校舍。因為老朱除了挑選先生之外,基本上市甩手掌柜,凡事都交給允熥來處理,所以教學課堂和校舍按照允熥的意思,設計成了外觀及其接近他在昆明看過的‘云諵講武堂’的外觀,只是這時還沒有水泥,所以只是計劃刷一層灰色的漆。
關于招生人數,因為這在大明是一個新事物,帶有‘實驗’興致,所以所有父親已亡,著急辦襲職的人,還都是按照原來的辦法去辦;這一次的學生都是父親尚在,自己在十六歲以上、二十二歲以下的未襲職武將后代,招生人數因為允熥一力主張,所以決定共十個班,每班三十人,水師兩班,陸師八班。共計三百人。
本來允熥以為這個講武堂是一個新事物,如果自愿報名可能招不到人,所以已經做好了分攤指標的準備了;可是沒想到招生的風聲剛穿出去,四處托人,要讓自己的孩子進入這個講武堂的京城武將就已經到處都是了。允熥有一次出宮去常府的時候,常森和他說到,到他這里來托關系的人已經是有不下二三十人了,這還只是地位到了,可以見到常森的;因為常繼宗現在在金吾后衛當千戶,已經有數不清的自認為和常繼宗還有點兒交情的人來找常繼宗說情了。
允熥后來思考了一下,發現了問題,因為他自己是‘副校長’和一門課的老師啊!就算是學不到什么東西,自己家還可以補救;而和皇太孫搭上關系的機會說不定就這么一次,如何不珍惜?所以大家拼命要讓自己的孩子進入講武堂。
第(2/3)頁